[教育部网站]上海交通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17.10.2016  10:41

根据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工作总体方案部署,上海交通大学定点帮扶云南省洱源县。在三年的时间里,上海交通大学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扶贫精神,按照“一、二、三、四”的扶贫特色做好工作:一、即从认识上确立“一个帮扶指导思想”:“扶智为主、全力而为”。我校将扶贫工作纳入省校战略合作体系,主要领导分别拜访云南省主要领导,达成共识,并直接深入洱源县的学校、医院、田间、地头;三年来共有7次校长办公会议专题讨论,32人次校领导访问洱源。二、即从工作机制上“搭建两个帮扶平台”:一为云南(大理)研究院,是战略层面,注重长远。希望将交通大学的科技、文化等优势或影响、或覆盖、或辐射到洱源;二为专项帮扶基金,是战术层面,解决当下。同时兼众筹资金渠道和资助项目平台,广泛吸收社会、政府、校友资源,扩大社会影响,保持扶贫工作可持续发展。三、即从范围内重点“服务三个领域”:教育、医疗、科技。(在物理空间上我们还兼顾云南省内各州及辐射四川、贵州、广西等区域)。四、即具体工作按照“四个专项基金”来规划、布置。重点项目包括:先心病治疗、职业医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乡村教师计划、励教金、支教团和志愿者、奖学金、专家工作站等。  

一、心心相惜,筑起医疗卫生事业的新希望

随着洱源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人民群众对良好医疗卫生条件的渴求更加强烈。针对洱源医疗设备过硬,技术落后、医疗卫生人才引得来,留不住、群众看病难等实际问题,上海交通大学专门成立“心基金”专项基金,用于医疗与卫生帮扶项目,目前筹资总额达244万元,并充分发挥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探索开展了“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的医疗帮扶活动。“对症下药”,即对洱源县诊疗效率低、人民群众看病难的实际问题,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筛查和救治”等一系列的爱心帮扶活动,在海外教育学院校友的直接资助下投入92万元,附属胸科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共救治了28名患儿,其中有些是已经被其它医疗机构婉拒的重症难症患儿。洱源县茈碧湖镇小南极村的小锋来自特殊困难家庭,家中5口人,爷爷早已失去劳动能力,小锋患有先心病,弟弟为残疾病人,父母因此不能外出打工赚钱,以务农为生。为了给小锋治病,家中早已负债累累。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上海交大安排小锋第一批到上海接受免费治疗。小锋同时患有主动脉弓离断、大型室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高压等多种罕见先心病症,治疗和护理难度极大,手术时间长达9小时,术后重症监护期达1个月,上海交大医护员工全力以赴,终于让小锋转危为安,获得新生。  

先心病的平均治疗费用为3至4万元,而小锋一个人的治疗费用就高达15万元。上海交大企业家校友毫不犹豫,向“心基金”捐款,承担了全部受助儿童的治疗费用。上海交大医疗专家在洱源义诊和回访期间,康复后的小锋为“救命”的叔叔阿姨带来了自己在山间采拾的松子,胸科医院超声科吴医生掏出了衣兜里所有的钱,悄悄塞进小锋的口袋。  

上海交大主动发挥沪滇医疗合作、赴滇专家义诊团等工作的辐射作用,组织开展了27人次赴当地组织义诊活动,服务了400余名群众,专家赴当地讲学19人次,直接参与学习人数超过260人次。  

标本兼治”主要针对的是洱源县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工作。上海交通大学专门成立了“”基金,组织接收164人次洱源县医护人员到上海交大附属医院进修、开设医疗管理培训和执业医师培训,培训医疗管理干部25名,执业医师18名,有效推进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其中,执业医师培训执业医师培训班的参训学员报名参加当年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达到66.7%,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2倍。学员陈炜作为洱源县人民医院少数拥有本科学历的医师,已经为执业医师考试努力了很多年未果。通过参加专题培训,他顺利通过了考试,成为全县首个合格的麻醉科医生。洱源县炼铁中心卫生院40岁的学员李美红也在通过参加培训,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结束了洱源县多个基层卫生院没有执业医师的历史,实现了多个科室执业医师“”的突破。  

二、息息相关,孕育洱源未来事业发展的新力量

要像帮自家亲戚一样地帮助洱源发展教育事业。上海交通大学通过交流互动、网络连线、一对一资助等形式对洱源县开展师资培训、资助等活动。在洱源捐资设立两个远程教室、60台电脑。组织“结穷亲戚”,组织附中、附小主动承担任务,将洱源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请到上海来学习。自2013年开始,每学期定期接收十名洱源县的青年骨干教师到上海参加为期半年的跟班实习实训。目前总共培养了70名教师,每次结束学习前都要在两地通过远程教室上公开课进行检验;每年暑期开设专题的校长班、不定期开展专题管理骨干培训班,已经有180人次中小学教师来上海学习锻炼。这些来走出大山的园丁们,回到工作岗位后,干劲是足,信心满满。据不完全统计,洱源一中教师李爱玲开始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有9名参训教师在洱源的教学实践中获乡级教学成果奖,4名教师被评为全县“先进教育工作者”,2名教师从一级教师成功晋升为高级教师,3名教师在教学之余,承担起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行政职责。  

单位和个人主动认穷亲。在为洱源中小学培育教育教学骨干力量的同时,上海交通大学专门设立了“行基金”,每年资助10名在高海拔地区、艰苦教学点长期执教、默默耕耘的临聘教师。自2014年起,学校连续以“”基金形式挑选52个教工党支部和个人参加,捐款金额25万元,形成“一帮一”结对助学,资助52名洱源贫困优秀学生。  

登门帮穷亲,上海交通大学已有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挂职干部、3批35名上海交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到洱源服务。网上交穷亲,上海交通大学分别在洱源一中和洱源三中由交通大学全资建立的远程教室,通过上海交大思源公益远程教育项目,与洱源的中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创业经验,“足不出沪”地为西部山区孩子传递梦想力量。  

三、欣欣向荣,孵出特色产业发展的金凤凰

上海交通大学聚焦高原特色农业等洱源特色产业,形成“纵横交错,跨越东西”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纵横交错”指的是,将平台建在当地,形成横向覆盖,同时形成东部高层次人才与西部技术人才的纵向对接,共同服务当地产业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在当地建立了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滇西民族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成为融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人才培训、产业化管理、项目引进为一体的平台,深度整合产业链、技术链和人才链,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设立。设立产学研合作促进中心、专家工作站等形式促进人才对接和人才培训,促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广应用高附加值的科技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院长周培领衔的专家工作站,组织专家开展农业部滇西边境山区水果错季生产等重大科研项目,并成功申报农业部科研专项“滇西边境山区葡萄错季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积极培育种植、养殖、加工、检测等技术人才,推动洱源县和大理州发展生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原特色产业。袁聪俐副研究员帮助洱源建立小牛血清国标品质检测实验室,不仅为企业节省了可观的检测费用,还进一步提高了洱源县小公牛综合利用率。一批批上海交大专家赴洱源开展调研指导,已经开展6期18场农技科技专题讲座,培训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农村劳动力和致富带头人800余人次,有力促进了果林建设、畜牧养殖技术、作物新品种试验、种植技术的推广及应用等。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与大理州签署专项合作协议,进一步实现制约大理州、洱源县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问题库”与上海交通大学的“课题研究素材库”无缝对接。  

上海交通大学与洱源县虽然远隔千里,但是隔山隔水不隔情,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里早已形成帮助洱源,支持洱源的良好氛围,洱源县人民与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医务员工的情谊也日渐深厚。我们对实现洱源县2016年“脱贫摘帽”,与全国人民一同奔小康的信心更加坚定。下一步,上海交通大学将继续在教育部的关心和支持和指导下,认真做好已有定点帮扶项目,努力在形成东西部交流网络、推进基层医疗人才成长服务体系合作、拓宽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路径等领域开拓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6.10.13 

原文: 上海交通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