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交大研究发现新的胃癌治疗靶标
在世界范围内,胃癌是第四大常见癌症类型,并且是引起人类死亡第二位的癌症类型,在亚洲地区更为严重。近日,上海交通大学Med-X-仁济医院干细胞研究中心的高维强教授研究组在胃癌发生机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望标记胃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据统计,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占到全世界的42%左右,每年发病40万例,死亡率超过三分之二。饮食不科学,不规律,吸烟酗酒,暴饮暴食,冷热刺激,偏食,营养不均衡等因素,致使我国年轻人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研究组发现TRIM蛋白家族的TRIM59蛋白在胃癌中表达水平很高,并且这一表达与胃癌病人的疾病进展和生存率密切相关。所以,TRIM59蛋白可能成为新的胃癌预后标志物,并且具有较高的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价值。以周志诚(博士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朱鹤(Helen He Zhu)副研究员与高维强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这一研究论文日前已经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 (影响因子为13.926)。
据介绍,TRIM59属于TRIM家族蛋白,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免疫调控,抗病毒反应,转录调控,神经发育,细胞增殖,癌症,调控关键蛋白稳定性等。TRIM59可以调控NF-KB的表达从而参与调控免疫应答;介导巨噬细胞的细胞连接,参与免疫杀伤反应;TRIM59在多种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态势。
高维强教授研究组通过运用多种生物学手段,对大量数据库以及临床样本进行分析发现,TRIM59在胃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态势,并且TRIM59的表达水平高低与病人临床症状预后的好坏有很强的相关性:病人组织中TRIM59表达水平越高,病人的恶性程度越高。他们的体外研究还发现,减少TRIM59在癌细胞中的表达,可以减少癌细胞的增殖和耐受性能,同时可以降低细胞的恶性程度。
他们相信:“他们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可用来诊断治疗胃癌的崭新标志物,根据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分析病人的疾病进展情况,据此对病人在外科手术的基础上进行针对靶标分子进行辅助治疗,更好的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4.10.31
原文: 上海交大研究发现新的胃癌治疗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