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交大发布《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2014》 [图]

12.11.2014  12:18

2014年11月9日,由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课题组、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14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秋季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此次论坛以我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现状、焦点与趋势和江南都市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要议题,同时发布了《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2014》的主要研究成果。该报告聚焦于“都市化”——以“国际大都市”与“世界级城市群”为中心的当代城市化进程,由“主题报告:中国式城市化的宏观观察与趋势分析”“专题报告:都市化进程的中国问题与战略参照”和“资源报告:都市化进程的中国经验与中国话语”三部分构成。

报告提出,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正式发布,揭开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元年的序幕,规划提出的“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和“注重人文城市建设”,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架构和先进方向。

报告梳理、解读了包括上海自贸区、雾霾、智慧城市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群租治理、杜绝铺张奢靡之风等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十大焦点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认为,这些焦点问题和新趋势,在范围上,都是以大城市为中心蔓延到中小城市和村镇,在不同空间只有程度差异而没有本质差异,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应从“城市群”的角度探索解决之道。在内容上,这些焦点问题从环境、经济、金融、人口扩展到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和审美,涵盖了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关系层面,体现出建设人文城市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报告同时对我国城市科学发展的趋势和研究实力进行了研究。根据报告,城市科学最热门的研究方向是“城市化”,其次是“城镇化”、“农民工”、“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城乡统筹”、“经济增长”、“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等。报告认为,文献显示的热点研究方向与政府决策基本吻合。

报告发布后,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学东做了《以大空间时代为特征的国际空港城市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的主旨演讲。王学东提出了空港城市的四代演进理论:机场——机场加配套服务区——机场加临空经济区——国际空港城市,认为空港城市将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最新形态,颠覆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打破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沿海、内陆梯度转移的规律,构成全球高端产业以国际空港城市为平台,点对点、跨洲际网状布局,在全球配置资源的大空间格局。王学东认为,信息时代与航空时代的融合,将会产生“大空间时代”,使世界上广袤的内陆地区摆脱以往的区位劣势,与沿海地区站在同一起点之上。西咸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之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七个国家级新区,是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空港新城作为西咸新区五个组团城市之一,依托西北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自成立之初就以建设第四代国际空港城市为目标,力求抓住大空间时代的发展契机。

原文: 上海交大发布《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