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上海交大医学院“乡村医生助飞”项目改变传统模式

27.07.2015  17:24

这些年,“送医下乡”在医疗圈很火,说的是城市里大医院的医生们把先进的医学知识送进大山。但,当地是否接受,是另一个问题。近日,基于上海交大医学院的“乡村医生助飞培训项目”,一群上海三甲医院的医生走进宁夏革命老区六盘山,他们发现送医下乡原本的传统全员培训模式得改改,下乡还得讲究“分级培训”。  

不说“高精尖”,只说“ABC

病人胸痛到医院最先要排除什么毛病?”一个问题出来,教室里乌泱泱的一圈“白大褂”竟没什么反应。新华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王树云忘不了去年“送医下乡”的场景,那是他们第一次走进六盘山,当地医生的专业水平令他始料不及。  

与他同去的,都是交大医学院从附属三甲医院组织的专家,清一色的主任级医生,一群人兴致勃勃地去“送知识”。当地乡镇的热情也很高,发动了100多名乡村医生赶几十里路到泾源县城来听课。结果却是:上面讲的,底下听不懂。  

王树云一行人所到的泾源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属西海固地区。城乡之间的医学鸿沟在这里很明显。泾源县卫生局副局长底莉告诉记者,全县人口12万,幅员1100多平方公里,目前乡村医生大多处于“青黄不接”状况,老的“赤脚医生”退不了,新的岗位又顶不上。  

更令人着急的是,在医学还没完全接轨城市时,城市病已悄然而至:高血压、糖尿病等城市常见慢性病也在那里高发。医生们说,这是如今许多乡村医疗的困局,人没有都富起来,但“富贵病”已经来临,国家、社会的医疗负担很沉重,对当地医生的压力也很大。  

此行交大医学院一行医生商定,派出支医的医生专业科室都要与当地最普遍的健康问题对接,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等。大家讲课还有一条原则:不说“高精尖”,只说“ABC”这样的基础知识。  

让县城医生成为一颗颗“种子

对这批走进山区的上海医生来说,培训还有另一个难题:很多当地医生抽不出时间。以六盘山镇乡村卫生院为例,只有3个在编医生,去年有两个医生去泾源县城医院听上海医生讲课,张小斌医生就只能“留守”卫生院。  

送医下乡”时间有限,到底要培训多少医生,培训什么级别的医生,这些问题摆在上海支医队员的心头。经过与当地医疗机构协商,上海医生们决定改一改村医全员培训的传统方式。“没必要把乡村卫生院、乡镇医院、县城医院等不同级别的医生们都抓在一个房间里听报告,重点要抓县城医院中间年龄层的骨干。”在王树云看来,“送医下乡”也得“分级培训”,考虑到接受度与需求差异,应该让县城医生成为主要培训对象,而后让他们成为一颗颗“种子”,再去培训下面的乡村医生。  

照此方案,上海医生们在县人民医院连开了两天课,从瑞金呼吸科、九院骨科、六院耳鼻喉科、一院内分泌科到国妇婴妇产科,冯耘、干耀恺、于栋祯、林毅、黄鼎等不同科室医生每人开出专业技能培训课,并提供了一批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和光盘。而这批三四十名村医中坚,再回到基层邻村的同行中进行普及。  

以前医疗帮扶都注重投钱投设备,这些年乡镇的基本医疗设备都提升了,但怎么用,怎么和医疗结合起来、切实对接当地百姓的医疗需求,下一步的重点就是如何培训好人。”底莉告诉记者,这些年北京、上海以及宁夏银川的大型医疗机构对泾源地区的医疗帮扶项目不少,大家也在思考乡镇医疗帮扶重点的改变。  

来源:《文汇报》 2015.07.27 第03版 综合  

原文: 上海交大医学院“乡村医生助飞”项目改变传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