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上海交大倪军教授揭秘:如何在中国打造世界级“王牌精英”[图]

12.04.2015  03:16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特聘顾问、美国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荣誉院长倪军做客郑州市第一中学 

  中美创新体系有什么差异?中国高等教育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将会迎接怎样的挑战?在中国的土壤如何培养胸怀世界的领袖型人才?4月10日,获美国总统奖的国际机械制造领域著名专家、中国首批“千人计划”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特聘顾问、美国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荣誉院长倪军做客郑州市第一中学,为河南学子带来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思想碰撞。同期,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举行,一个个创意无限的科技作品点燃现场中学生的科创热情。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作为全世界机械工程领域最为著名的专家之一,接受过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培养并致力于中美教育合作的倪军以工程领域两国教育模式的比较给大家带来对这一领域的全新认知。他深入分析了美国创新培养体系的成功之处,也指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优势。面对未来,他说:“中国进一步快速发展急需我们中国大学培养一大批的世界级的精英人才。”  

  倪军以他研究的机械领域为例,中国培养的工程师数量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在瑞士洛桑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却排在了第48位。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国“适合全球化要求”的工程师有54万,中国只有16万,连全国工程师总数的1/10都不到;而印度,符合全球化需求的工程师超过总数的70%。更关键的是,创造单位GDP,中国需要的科技工程人员数量是日本的3.68倍。  

  面对这样的现实,倪军教授对如何培养中国的精英工程师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解答,他说:“为何如此庞大的数量却培养不出卓越的工程人才?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工程人才?如何培养工程人才?我想,借用温总理的一句话来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对于工程人才来说,既要抬头望天,也要有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首先,看看我们理想中的卓越工程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国内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是知识传授型的,我们的老师,包括教材、作业,都是把一些问题高度提炼成一些“可以解”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学生可以快速地、巧妙地解出方程式,这比国外学生要强得多。但是,在这样的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社会,当参与到一些实际的工程问题时,他们总是会找不到方程式在哪儿,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方法。那么对我们来说,培养的学生就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那就是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简化问题并最终能够解决问题。” “好的工程教育,学生还没有学什么专业知识,就要把他们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好比先让学生去作战,每次学生被打得鼻青脸肿后,教师再教他们如何防守、如何进攻,然后再让学生去作战。每次实战后,学生就会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自己需要的。”  

  “国际范”的明星课程

  一流大学蕴一流文化,一流文化育一流人才。上海交通大学依托致远荣誉计划打造创新型领袖人才培养体系。一整套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图灵奖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院士、海内外知名教授、领域专家、企业领袖组成的“明星课程体系”在交大校园已形成。而明星课程体系带来的并不简简单单是“大师授课”这一形式,它带给交大学生真正的改变是知识学习模式的改变,是教与学这两方面理念的改变。  

  《工程导论》就是其中标志性的一门课。作为工程教育的启蒙课程,《工程导论》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探索精神,不少学生的创意灵感皆来源于生活。其中一个小组的灵感就来自跟家人的一次通话,当从电话中得知家中老人近日身体不适、腿脚不便、身边离不了人时,他们决定开发“老人助理”这一项目,一方面是为家人排忧解难,另一方面则是对老龄化社会日趋严重这一社会问题的思考。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这一个前所未有的体验。这个小组最终研发出的“老人助理”系统实现了实时对单独行动的老人日常监测、定位、通知家人等功能。不仅如此,他们还设计制作出了时下最为流行于先进的可穿戴设备。这个项目在学生课程作品展上受到了广泛关注。据倪军介绍,《工程导论》是一门面向大一新生的课,目的是让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在刚入学时就接触到工程知识,并且通过让学生参与有趣的工程项目,培养他们对工程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这样的课程在美国的一流大学中是非常流行的,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推行也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这样的课程不仅有国外教授全程参与设计与授课,本身也是全英文模式。来自美国的现交大大一学生Andy Hsiao告诉记者,“英文教学和接轨国外的课程设置让他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美国的大学,充满竞争力的同学和在交大学到的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正是他选择来中国的主要因素。”  

  如何将中美教育理念和体系中最好的特色结合起来是国际合作办学所探讨的永恒话题。正如倪军在讲座里谈到的,“对于中美不同的教育模式,就好比学武术,中国的学生先去练马步、劈叉、臂力,扎实地练好基本功,但真正到了临场使用时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用;美国的教育则像先让学生在临场环境中练习,每次学生有深刻体验之后,老师再教如何防守、如何进攻,然后再让学生去临场使用。每次实战,学生都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主动去学习自己所需的。” 教育的重点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点燃学习的火焰,不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由学生内在兴趣所激发的学习动力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毕业设计展上的 “乔布斯2.0

  交大密西根学院在校园内有一项非常著名的活动,那就是一年两次的毕业设计展。如果你看过最近热映的美国动画片《超能陆战队》,那里面主人公参加的大学作品展示就与毕业设计展如出一辙。“可调节高度的智能高跟鞋,让人眼前一亮的裸眼真3D显示,通过指纹识别的打印机……” 这些看似是源自科幻电影里的创意均来自交大密西根学院的毕业设计展。  

  除了各种新奇创意,印有通用电气、西门子、惠普、英特尔、柯惠医疗等国际500强企业品牌标志的作品更是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据介绍,在每年举办的毕业设计展上,超过80%以上的设计项目都是企业的重点技术项目。西门子赞助的项目中,“燃气轮机进气导叶控制装置设计与整合”实现了简单高效化传动装置、传感方案,支持单独导叶角度逐个输出等特性。倪军引用企业方的评价,“很难想象这是本科学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做出的作品,在思维层面和技术层面都远远超乎我们的预期,这些项目对于工业生产的改进和效率的提高是革命性的,期待能尽快在生产线上见到这些作品的应用。”  

  设计展上学生们的作品已接近成品,企业将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继续研发改进,并将在一两年内投入市场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造福社会。每一次的灵感碰撞,每一次的勇敢创新,都记载着交大学子成为未来“乔布斯” 的蜕变历程。  

 怀揣“中国心”追逐“世界梦

  1998年,倪军成为第一批“长江学者”正式回到国内,在上海交大组建梯队攻关前沿技术的同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中美两国高校的执教经验使倪军感到,中国学生生源好、数理基础扎实、吃苦耐劳,为什么却竞争不过美国毕业生?尝试用“制造”的思路解答,倪军认为:“原材料是好的,产品却不够好,这一定是制造的过程出了问题。”  

  经过对比思考,倪军在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设了国际试点班,经过10年的摸索取得了成果。“条件好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出国,应届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这些现象值得深思。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却无法培养创新人才,高等教育改革迫在眉睫。”2006年,在倪军等的努力下,创建了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通过交大与密西根大学联合办学的形式,为师资、课程、办学模式争取到了更大的空间,找到适合中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2010-2014 届毕业生中,超过85%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其中90%是全球顶尖大学。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将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的改革探索成果发送给北大、清华等国内17所高校供参考。2014年,交大密西根学院荣获国际教育最高荣誉“海斯克尔国际教育创新奖”。  

  倪军在讲座里谈到建立密西根学院的初衷,作为中美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大使,他希望可以结合中美两国的教育特色,在中国这个土壤培养出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师和领袖型人才。密西根学院的创办正是为中国学生创造了这样一个不出国的留学经历。  

  从密西根学院到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再到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上海交大从未停止在国际化的发展之路上的探索,追求和实践。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小组认定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楷模”到国内首家被授予国际教育最高荣誉的“海斯克尔国际教育创新奖”的高等院校,国内外高等教育权威的认证是上海交大在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办学成果最佳见证。关于衡量人才的标准,交大有她的独到之处:拥有广阔胸怀、创新思维活跃、愿意潜心事业、掌握更卓越方法论、放眼全世界的人才。同样这也契合了上海交通大学致力于国际化办学模式的初衷,怀着为中国乃至国际教育带来新局面的坚定信念,必将带来一股改变中国、引领世界的力量,掀起世界范围内的革新。这里是“梦工厂”,怀揣着“中国心”,酝酿着“世界梦”的诞生。  

奇思妙想的大一创意与十项全能的河南学神

  与倪军教授讲座同期举行的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展会上一个个精彩纷呈、创意十足的作品让中学生们不禁赞叹“原来大学学习是这样的!”  

  你能想象,一艘气垫船在现场干燥的地面上从你脚边呼啸而过么?自如地转弯、前进后退甚至漂移。这不是赛车,这是一艘船。操纵它的外籍教师Shane Johnson教授告诉大家,这艘可“水陆”两用的无线遥控气垫船就是来自交大密西根学院大一学生的课程作品。它获得了美国最大的DIY分享社区Intructables网站举办的年度遥控大赛二等奖,气垫船的制作指南发布仅两天点击量就超过4000。网友们的仿制作品一时风靡网络。  

  现场还有可参与的互动作品。一台仅高30厘米的机械臂引发了同学们的极大热情。精妙的设计让它可以轻松优雅地将糖果投掷到10米远。不少中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要过把“投炮手”的瘾。  

  Shane Johnson此次带来的展示作品仅是大一学生创意成果的一小部分,不论是节省人力、提高运动效率的自动捡网球机器人,还是促进教学、改善课堂书写效率的黑板擦写机,每个设计作品都体现着同学们的生活智慧和创新思维能力。  

  作为首批“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和“中国百强中学”的郑州市第一中学人才辈出, 现场引人注目的不仅有科技创新作品,还有一位在场中学生熟悉而陌生的神秘嘉宾。这就是现就读交大电子和计算机工程专业的王靖元。他就毕业于郑州一中。  

  在同学眼里,王靖元是专业成绩年级前5%的“学神”级人物;在辅导员眼里,他是热心学校活动的积极分子;在老师眼里,他是爱花时间钻研项目的团队领导者。从高考免试入学到密西根大学双学位项目录取,从学院党支部书记到组织院系活动,他的优秀体现在全方面。这次回访母校,他更不忘为学弟学妹们带去自己的经验谈,为备战高考的他们提供关于未来选择的建议。  

来源:大河网 2015.04.11 

原文: 上海交大倪军教授揭秘:如何在中国打造世界级“王牌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