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交大举办“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与对话”国际研讨会
由上海交通大学与欧洲科学院共同举办的“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与对话”国际研讨会今天在上海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顶级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超级大脑”之间的思维碰撞,探讨着关于全球人文学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发展与未来。
本次会议是欧洲科学院与上海高校的首次合作。参会外方代表来自八个国家,多为欧洲科学院士或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方代表则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或教育部长江学者为主。
“后人文时代已经来临,传统的人文主义以及人文学科将受到挑战。”通过回顾现代中国历史上人文主义的发展演变历程,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学者、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认为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后理论时代”:理论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无所不能,所向披靡。近十多年来“后人文主义”理论思潮在西方世界的兴起说明,人类和那些同样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一样,其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自然规律。尽管后人文主义的崛起是对人文主义的挑战,王宁仍呼吁加强类似关于数字人文的交叉性研究,以弥补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并在这两者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良性互动和互补关系。
对此,欧洲科学院院士、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斯文德·埃里克·拉森同样强调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跨学科已经纳入研究者、教师和决策者的主要议题中,因为研究人员所面临的诸多复杂挑战已经超越了单一学科所涉及的领域;同时传统学科毕业生受到的专业教育跨度不够,高等教育体制需要顺势改变。在此背景下,跨学科研究成为一个不断重新思考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的过程。
为合理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人文艺术研究院,着眼于实现交大文科跨越式发展目标,搭建文科创新平台,聚集高端人才,强调国际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目前该院已有两位讲席教授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大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刘康指出,西方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中,各专业领域之间并没有太严格的壁垒,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和平共存。在中国,“liberal arts”(博雅教育)通常翻译成文科,人们忘记了它科学性的一面。刘康通过追溯中国学科划分以及大学结构的变化,提出了以下问题:博雅教育能否为人文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评论》主编、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西奥·德汉认为人文学科将成为未来大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应受到更多的支持与重视:首先,在决定技术革新可能带来的伦理边界方面,人文学科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其次,唯有人文学科提供一种回顾性或前瞻性‘描述’,这种个人或集体的‘文本’,将使我们理解过去与未来的意义或至少赋予其某种含义;再者,人文学科不易受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大学管理体制方面,欧洲科学院院士、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工商管理教授拉尔斯·英瓦尔探讨了世界一流高校的治理。全球大学都面临着愈发明显的市场压力,对于大学的创新和全面发展的毕业生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英瓦尔以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两所世界一流大学为例,探讨了美国大学的管理体制,重点讨论大学董事会、大学校长和大学参议员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三方的互动合作,并指出这种三方管理模式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比较文学教授伯纳德·弗朗哥通过对狄尔泰的“精神科学”阐释,探讨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矛盾,并尝试建立一种科学性的人文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论述了19世纪以来的科学主义对西方文论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呼吁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批评要回到文学本体。
来源:央广网 201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