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开幕 二维码扫描墙挺进现场
东方网8月14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昨天,201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火热拉开帷幕,书迷们进入了为期一周的读书狂欢节。一踏进书展现场,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来来来,扫一扫”的热情召唤。不少出版社派出专人负责吆喝,让读者拿出手机,扫一扫该社的二维码,不少还配套设置了奖励环节。某收藏类杂志,甚至雇了几位热情洋溢的外国女郎,招呼读者“扫一扫”,随后微笑送上一本免费杂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经有600多位读者扫了该杂志的微信号,7天书展,他们的目标是5000人。
“报刊二维码扫描墙”人气火爆
记者发现,在微信成为炙手可热的社交软件的今天,书展现场几乎所有的参展商都选择了“扫码”宣传的方式。位于中央大厅旁的世纪出版展台,还出现了“报刊二维码扫描墙”,更是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扫码。
展墙前,青年人占了绝大多数,一位外地来的女生说,回去后可以通过微信阅读号来关注这些杂志,也算是书展收获。现场也有老年人好奇询问,但因大部分老年读者的手机暂时不支持微信的功能只得作罢。据世纪出版集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活动本来是扫描一个微信号赠阅一本杂志,但随着参与人数逐渐增多,出版社考虑成本,变更为扫十赠五。
他还透露,截至下午四时,已经有200名左右的读者参加了他们发起的“扫描报刊二维码并加关注10个及以上,可任意领取报刊5份”活动。
上海故事广播在书展现场设置了直播室直击2014书展,他们在直播对著名作家的采访同时,中间还不忘插播小广告,招呼走过路过的读者,拿出手机扫一扫直播室外的二维码,并送上小礼品。
公众阅读号正在改变阅读
“扫一扫”,成为本届书展上最为火爆的字眼。满目望去都是二维码的标志。微信如此受到热捧,直接反射出人们在阅读方式上的变化。
今年刚刚高三毕业的学生侯怡敏告诉记者,“像微信这样的电子阅读平台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阅读方式。首先从地点上来说,以前我不可能随时随地携带一本书在公交车、地铁上阅读,但是现在通过手机就可以实现。其次从内容上来说,以前买书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来阅读,但现在即使是不感兴趣的内容可能也会扫两眼。”在她的微信订阅号的关注列表中,原本就有七八个关于阅读的公众账号,比如读书、十点读书等,这些最初都是她通过同学的推荐然后在微博平台上关注的,随着微信的普及,关注的阵营也逐渐转移。“这些平台发布的文章我每天都会花费1-2个小时阅读,如果遇到好的公众阅读号,我也很乐于与身边的朋友分享。”此次逛书展,她不仅收获了纸质书,还收获了不少公众订阅号,让她获得了与以往不一样的逛书展体验。
不同于侯怡敏,今年42岁的公司职员刘聿威则是纸质书籍的忠实拥护者。虽然他现场也进行了扫码,但他坦言电子阅读方式的出现对他购买、阅读实体书的影响微乎其微。“我手机上原本关注的公众账号并不多,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我购买实体杂志扫上面的二维码而获取关注的,虽然我每天会花费1-2个小时在手机阅读上,但主要还是偏向讯息类,就像今天扫码关注的报刊,回去之后我也会有选择地进行删减。”
书展新景:买书+搜罗阅读号
面对汹涌而来的电子阅读潮,作家和出版商们也想尽一切办法跟上新一代读者的阅读步伐。在书展的前期宣传中,不少出版社不仅在豆瓣和微博上大力推广,今年还推出了微信公众号。译文出版社编辑表示,自推出微信公众号之后,能很明显感受到它传播速度之快,也因为这种点对点的宣传,让他们的读者群有了一个稳定的增长。昨天书展首日,作为书展品牌活动,文景艺文季在长宁图书馆举行。微信公众号就产生了明显的“蝴蝶效应”。在报名期间反响热烈的读者们,并没有因为是工作日而受到影响,这让工作人员感到鼓舞和欣慰。世纪文景营销编辑王欢说:“我们在微信公众号上面不仅仅是推广自己的图书,更多的是讲一些书背后的故事,作家们的故事等等,平时还会推出很多的互动性活动,并配合阅读活动进行赠书活动,效果相当不错。”
据悉,现在不少出版社的书本后都有了二维码,扫一扫,读者可以看到其中2/5或者3/5的内容。如果感觉好,读者再下单购买,而这些书本的内容是网上没有的。微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也让书展出现了不一样的景观——逛书展,不仅收获了书,也带回了众多微信阅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