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节水抗旱稻开辟“绿色通道”

03.08.2016  10:06

  按现行的国家品种审定制度相关规定,节水抗旱稻在贵州省遇到的品种审定难题应该并非个例,全国拥有“望天田”的省市绝非贵州省一地,难道就真的没有一个地方为这一新品种作物的品种审定开辟绿色通道吗?“还是有的。”罗利军说道。“上海在这一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记者了解到,2015年初,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将鲜食玉米、鲜食大豆、节水抗旱稻作为一个特殊类型的作物品种,按照其特性差异推进这类品种的区域试验。“我们考虑到如节水抗旱稻、鲜食玉米、鲜食大豆等这类作物的特殊性,在符合农业部相关法规的条件下,由品种选育单位,根据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总体要求制定方案,根据方案进行符合其品种特性的个性化品种区域试验。”上海市种子管理总站站长夏龙平告诉记者。他强调,特种作物的品种试验办法并非是降低标准,只是对其区域试验进行了个性化的定制。“节水抗旱稻与常规水稻没有可比性,如果共同进行区域试验,这并不公平。

  上海并不缺水,却积极为节水抗旱稻的品种审定开辟“绿色通道”,这又是为何?对此,夏龙平解释称:节水抗旱稻是一种水稻类型,它有包括粳稻、籼稻在内的一系列的品种,虽然上海不缺水,但其优异的抗病性,以及节水节药节肥的种植方法对未来我国发展“两型农业”有着深远的意义。“上海的水稻亩产量实际上已经是非常高了,如果我们能够在完成粮食生产保有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少用农药、少施化肥、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何乐而不为呢?实际上,目前节水抗旱稻的部分品种,其产量,口感已经不亚于我市现行推广的常规水稻了。”此外,在今年新《种子法》实施后,节水抗旱稻在上海通过品种审定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使命”。“如果节水抗旱稻在邻近省市因未通过品种审定而无法推广,则可以通过引种备案制度进行推广种植。”夏龙平介绍,最近修订的《种子法》提到了关于建立同一生态区省间引种备案制度,这种引种备案制度可以减少品种在邻近省份必须审定的程序,加速了新品种推广的市场化进程。“比如在上海已通过品种审定的农作物品种到浙江、江苏等邻省,只需要到邻近省市相关农业部门进行备案,就能进行推广种植。”夏龙平认为,上海的农业不仅仅是为上海服务,应该在全国发挥更大的作用。不缺水的上海为节水抗旱稻开辟绿色通道,除了迎合自身农业发展的趋势,更大的意义在于服务全国。

  加快传统农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农业转变,不仅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去年,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呈送的《关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建议》中提到应制定与“两型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作物品种评价与审定制度,在现有的区域试验制度下,充分考虑“两型农业”的发展,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指导思想,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设置新的区域试验方案。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节水抗旱稻的大面积推广,必将为我国推进“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保驾护航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