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上海中心画了15万张图纸 引用新技术省掉上亿元[图]
上海中心将于今年中开门迎客
(点击上图查看东方网高清组图)
从上海中心119层,可以俯瞰申城美景。这一建筑的顺利建成,BIM技术立了大功。
(点击上图查看东方网高清组图)
东方网记者蒋泽、徐程1月20日报道:上海中心将于今年中开门迎客。今天上午,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葛清对东方网记者表示,在六年的建设当中,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帮助他们提前发现了10万个问题,保守估计节约费用超过一亿元。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多维建筑模型信息集成管理技术。简单说,它将原来二维化的图纸,转化成了三维虚拟图像,对于技术人员,它更加直观。
葛清表示,上海中心的建设技术,是原先9个备选方案中最难的。体量庞大,工程信息海量复杂,图纸数量就超过了15万张,如果依靠传统的“角尺加图纸”建筑模式,在中国建设精细化程度不高的背景下,将对设计、施工和管理提出巨大挑战。2008年,在项目尚处于方案设计时,上海中心建设团队决定引入BIM技术。
他们曾经做了一次试验。在一块空的场地上,按照1:1的比例,采用传统方式拼装上海中心的幕墙,“误差叠加的越来越大,最后的板块,是民工用脚踩进去的。”但在实际拼装中,采用BIM技术,2万多个板,除了撞坏的,没有一个返工,“这简直是一个奇迹。”葛清感叹。
葛清说,BIM其实是一种管理模式,借用数字技术、手段和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工人们已经形成习惯,遇到问题,首先想着把模型调出来看看。”
针对创新成本的问题,葛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就好比开车和走路,开车需要买车、买油,还有安全风险,可为什么很多人还要开车?因为它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改变了生活方式。和BIM带来的革新相比,它的成本实在是微乎其微。”
东方网记者了解到,“上海中心”竣工后,通过BIM建立起来的建筑信息模型,还将延伸应用于大厦的物业和运营管理。同时,在上海地下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9号线3期、11号线迪士尼段、12号线、13号线4条线路,也引入了这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