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携手上汽共建共营“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基地”
5月21日,同济大学和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共建共营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基地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内,共同建设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基地,构建测试评价体系,并在测评基地建成后共同参与运营管理。这也是上海国际汽车城联合同济大学和上汽集团正在共同建设的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分三期建设,拟于2018年建成。
我校党委书记杨贤金、常务副校长伍江、副校长顾祥林、校长助理兼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总裁陈志鑫,等出席签约仪式。陈志鑫、伍江分别代表双方签约。
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网联汽车”,简单地说,就是搭载先进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实现人、车、路的信息共享,最终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
根据规划,该测评基地由全封闭、半封闭、以及动态模拟实验室三大类测试区组成,将集成实际道路测试环境、在环测试、半实物仿真测试等手段。其中, 封闭测试区不仅包括主干道、交叉路口、智能停车场、交通信号灯等道路场景,还能模拟雨、雾、冰等各种自然环境,覆盖智能汽车测试评价所需要的100余个场景。这一测评基地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技术水准,集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测试与评价于一体的公共研发平台。
陈虹在致辞中说,“智能网联汽车”已被普遍认为是新一轮汽车工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将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上汽集团未来将加快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此次携手长期合作伙伴同济大学,希望产业界与学术界协力攻关,共同在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场景搭建、测试评价体系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中国人的汽车强国梦作出贡献。
杨贤金在致辞中指出,今天的签约,是校企双方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部署的重要举措,希望双方借鉴曾共建共享地面交通工具风洞试验室的成功经验,组建起一支强有力的建设团队,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加强科学研究,力争使这一重大试验基地持续保持世界一流水准,为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研发提供重要支撑。
会上,余卓平简要介绍了同济大学与上汽集团的合作概况。双方的合作源远流长,特别是近20年来,双方已在汽车整车、噪声、造型、风洞工程中心的建设,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面向汽车产业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等诸多重大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出席签约仪式的还有来自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乘用车技术中心,以及同济大学党办、对外联络与发展办公室、科学技术研究院、基建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汽车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等部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