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中秋教师节"三合一" 教师写信劝家长无须送礼
随着暑假的即将结束,父母都希望孩子们能够收收心,以迎接新的学期。图为一名小朋友正在静安寺附近的喷水池边玩耍。
东方网8月29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马上就开学了,紧接着就是中秋节、教师节,身边的家长都在准备礼品了,我到底要不要送啊?”9月1日,上海中小学即将开学,不少新生家长连日来陷入焦虑中,生怕没送礼让孩子遭到教师的不公平对待。早报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学校对教师都有明文规定,将“不收受学生礼品礼金”列为底线、红线。有学校甚至拒收学生鲜花,也有教师手写长信劝说家长勿送礼、放宽心。
家长怕孩子遭不公平对待
今年7月中旬,教育部出台《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简称《规定》),为群众反映强烈的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吃请等问题画出6条“红线”。其中第一条就是“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8月26日,教育部强调,当前正值秋季开学,中秋、国庆即将来临,要抓住这些重要时间节点,发信号、用狠劲、出实招,坚决纠正“四风”。要求将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和《规定》执行情况纳入秋季开学检查重要内容,引导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模范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监督全体教师自觉拒收学生家长的礼品礼金,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
但是教育部接二连三的发文并未能按捺住家长们焦虑的心。早报记者采访发现,仍有不少家长抱着“红包必须送”的心态。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刘先生说:“每个学期我都要给主课老师1000元红包,从其他家长那里打听了一下,大家基本都是这个价,不算多。大部分老师会直接收下,也有一些会坚决拒收。对于拒收的老师我们也是心存敬意。”刘先生表示,送的目的并不是希望老师多照顾自己的孩子,“如果大家都送,就我们不送,有可能会被老师记住,受到不公平对待。”
一名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家长袁女士则认为,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送礼,“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很乖巧,成绩很好,那么就没有必要送礼;但是如果你的孩子经常惹祸,成绩也不好,常常让老师费心,那么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沟通一下,适当送点礼品、礼物,表达一下抱歉的心情。”
而教师节俨然也成了商家“赚一笔”的好时节。早报记者昨日在淘宝网上输入“教师节礼品”,跳出了5.3万件商品。其中销量最高的是“金康乃馨24K金箔玫瑰花金玫瑰”,月销量高达近5000件,价格从58-188元不等。
有学校规定鲜花也不能收
作为“2014年上海市十佳班主任”之一的浦东新区华林小学罗丽惠对待送礼的家长则有自己的“妙招”。她说,自己带一年级新生班的时候,确实有一些十分焦虑的家长会悄悄送来礼品卡,希望教师能多照顾自己的孩子。
“收到礼品卡后,我会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给每位家长写一封有针对性的长信,并把卡夹在信中,让孩子带回给家长。”罗丽惠说,“在信中我首先表达谢意,然后请家长放宽心,千万不要焦虑,老师虽然不收礼物,但孩子在我的班级中一定是能健康成长的。孩子有任何问题,老师一定会跟家长及时沟通。”
罗丽惠表示,家长在收到长信后,一般都不会再送礼品。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在清楚教师的品行以及看到教师四年来对待孩子的真诚耐心和一视同仁后,基本上已没有再来送礼的家长,“我们提倡,如果非送不可,就送小朋友自己动手的小礼物,比如贺卡、一幅画等等。”
“其实在我们老师眼中,家长多送一张卡,还不如能多花点时间陪伴、教育孩子,把家长的工作做到位,这才是最让老师感激家长的行为。”罗丽惠说。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表示,该校制定的《教师教学制度处理条例》将“收红包”认定为一级教育教学事故,如果触犯该条例,教师的评优、职称评定均会受到影响,且将放入教师档案之中。
“同时我还规定,老师连鲜花都不能收。每到教师节,我们会联合城管,将校门口卖花的摊贩清走,以防家长被小贩忽悠买花。即便是不值钱的如笔筒之类的礼物我们都不允许收受,只能接受孩子自己画的画、字或者亲自制作的贺卡等。”吴蓉瑾说。
开学准备
调查近八成家长担忧中小学“以成绩为考评标准”
9月1日,全国中小学将迎来秋季新学期。8月27日,好未来教育研究院发布“2014年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教育现状依然令人忧心。77.24%的家长认为目前中小学教育仍“以成绩为考评标准,难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72.01%的家长认为“现有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好学校‘挤破头’”;66.01%的家长认为目前中小学教育“人才结构失衡,好老师难以复制”。另外,还有56.02%的家长认为学校“教学方式单一,无法针对学生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
此报告针对1008位网友进行在线调研,调研覆盖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及全国28个省份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