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上海“三农”十大新闻
1.推进郊区农村社会治理及城乡发展一体化调研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4年,本市郊区农村围绕《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市委一号重点课题和《推进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市委二号重点课题进行了长达9个多月的深入调查研究,课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分别为市委、市政府形成《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等“1+6”配套政策文件和《关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促进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供了详实的调研决策依据,在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在全面落实公共服务资源向郊区人口集聚地倾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向郊区倾斜、执法管理力量向城乡接合部倾斜,大力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工作取得新进展
本市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工作2014年又取得新进展,市各相关部门、重点区县、市属重点企业高度重视,快速启动,积极推进。具体体现在:一是综合帮扶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体系;二是综合帮扶的“造血”机制正在建成,有的已经开始发挥效益;三是各帮扶单位不仅两年的帮扶资金全部到位,而且在帮扶的内涵上进一步拓展,包括教育、卫生、文化各个方面;四是帮扶的覆盖面在进一步扩展,除重点地区以外的区县都按照全市综合帮扶的总体要求,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在积极推进。
3.节水抗旱稻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水稻抗旱基因资源挖掘和节水抗旱稻创制”获得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成果提出了“节水抗旱稻”的学术思想和育种策略,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克隆出7个重要抗旱基因,育成了世界首例旱稻不育系和杂交节水抗旱稻,已开始大面积推广。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植物新品种权2项;审定品种10个。发表重要论文41篇。种植节水抗旱稻较水田减少甲烷排放86.7%,节约水资源50%,大幅度减少面源污染,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中低产田产量,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行业发展,对于保障我国粮食、生态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李春风荣获“全国十佳农民”称号
2014年,松江家庭农场经营者李春风荣获“全国十佳农民”称号。在推广松江家庭农场新型经营模式中,本市粮食家庭农场得到进一步发展。2014年全市粮食生产家庭农场2787户,家庭农场水稻种植面积占郊区县最低保有量面积30.2%,比2013年提高13.1个百分点;35岁以下粮食家庭农场经营者184人,比2013年增加94人。与此同时,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具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农民合作社3192家,其中年销售额千万元以上的农民合作社达到196家,比2013年增加25家;有71个农民合作社获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全市农业龙头企业386家,其中有19家企业获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78家企业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5.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2014年,本市召开了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工作会议,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若干意见》,市农委出台了《上海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等文件。全市已有542个村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累计已完成784个村。在11月29日的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和12月1日的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上,上海都作了典型交流发言。上海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得到了汪洋副总理的充分肯定。与此同时,本市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全年启动确权登记629个村,涉及面积97.5万亩、承包农户34.2万户。奉贤、金山等6个区率先基本完成登记工作,比全国面上提早2-3年完成任务,得到了中农办和农业部的肯定。
6.美丽乡村建设让更多农户受益
2014年,市政府出台了《本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意见》,聚焦规划保留的基本农田保护地区,正式启动了以村庄改造为载体,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目标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年内,中央财政和市级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2.68亿元,对115个村实施村庄改造,受益农户达6.34万户。在改造过程中,同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提升农村生态品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挖掘乡村文化元素,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首批示范村的评定工作已基本完成。
7.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取得一批新成果
2014年本市组织实施了地产绿叶蔬菜安全监管、能繁母猪保险管理、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和培育了菜管家、同脉食品等一批物联网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引导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了“农业云联合实验室”和“上海农业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经建成具有上海特色的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取得了63项农业物联网成果。新版“农民一点通”运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实现各类便民服务,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首次亮相,便获得了专业观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与广泛好评。
8.水稻机械穴播技术获重大突破,绿叶菜机械受菜农欢迎
本市农机系统围绕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从68%上升到81.5%,基本实现机械化。注重产学研结合,水稻机械穴播从新机研发到示范推广,从松江走向全市,2014年,全市水稻机械穴播技术推广面积11万亩,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并走出上海,辐射到江、浙及西部地区;狠抓农机农艺融合,农科院、农机推广站等科研院所与蔬菜园艺场合作,探索鸡毛菜等绿叶菜耕整地、播种、收割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技术,耕翻、作畦、播种等机械深受宝山、奉贤、青浦等菜农欢迎,引进的绿叶菜耕种收机械经星辉蔬菜示范获得成功,助推绿叶菜量足价稳。
9.沪产河蟹喜获全国金奖
在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的强力支撑下,2014年本市河蟹养殖喜获丰收,品质达到史上最好水平。养殖场随机捕捞测算结果显示,2014年沪产河蟹中大规格成蟹(雌蟹3两以上,雄蟹4两以上)比例高达70%以上。在2014年“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上,本市有9家河蟹养殖企业(合作社)获得金蟹奖,其中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摘得“最佳种质奖”桂冠,上海企平水产专业合作社荣获“最佳口感奖”第一名,产业技术体系的科技魅力得以充分显现。
10.上海农家菜大擂台火热比拼
“2014农家菜大擂台”大赛以“传承经典品味特色”为宗旨,以“游乡村美景品农家美味”为主题,以推广健康生态的饮食理念为导向,本市9个郊区县近45家景点单位的260多道风味浓郁的农家菜品上演火热比拼。经过专业评审和嘉宾评审,共产生了十大经典农家菜、十大特色农家菜、十大农家特色点心和农家招牌菜等奖项。对充分挖掘、传承、弘扬本土农家美食文化,进一步提升本市农业旅游景点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