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向1.1万米载人潜水器进军

16.12.2014  12:28
  近日,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崔维成得到一个好消息:他带队研发的1.1万米载人潜水器获市科委立项支持。市科委设立了重点项目“载人深渊器的关键技术研究”,并批准筹建上海深渊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崔维成担任主任。“看来,我探索的这条路走通了。”崔维成告诉记者。这条“”,指的是在前沿科技领域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并与政府立项对接,以此加快研发进程,促进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应用。
  
  今年,本报报道了“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向民营企业募集资金,建造全海深潜水器载人舱和科考船的故事。所谓“全海深”,是指能潜入地球上任何深度的海洋底部,包括6500米—11000米深度的大洋深渊。目前,“彩虹鱼”号全海深潜水器载人舱的研制,已得到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张謇”号科考船主要由浙江太和航运有限公司出资建造,明年动工。
  
  这些“高大上”装备的研制经费,由民营企业承担,在我国罕有先例。这条体制、机制上的探索之路,引起了市科委关注。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需要多种创新模式,即使在前沿科技领域,也可突破政府主导的传统模式。从科学价值来看,1.1万米载人潜水器如建成,将在“透明海洋”等构想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日,中科院院士吴立新提出“透明海洋”概念,认为我国应在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海区具备实时或准实时获取海洋环境、资源等信息的能力,使海洋变得“透明”。要实现这一构想,全海深观测不可或缺。
  
  在市科委支持下,崔维成团队正在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包括:载人舱技术,无人潜水器、着陆器海上试验平台建设,高压海水泵、水下推力器样机研发。目前,无人潜水器的部件在南京加工,着陆器的采购部件已到位。明年上半年,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将向团队提供1000平方米车间,用于总装。完成1台无人潜水器和1台着陆器的总装后,上海深渊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计划明年带着这两台装备,前往南海做3000米级试验。
  
  市场化运营方面,项目团队也有了新进展。本月举行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一家瑞士制表企业与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彩虹鱼”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项目的各个阶段,给予宣传推广支持,并向深潜人员提供潜水腕表。
  
  “我们力争在2020年前,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作业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与无人潜水器、着陆器组成全球领先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为中国科学家提供科考服务。”崔维成说。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