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添杰:一位80后"小巷总理"的担当[图]

30.03.2015  10:38

  

  万添杰与小区居民交流

  

  居委会牵头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编者按:每个人都是一座山,都会有山的巍峨与高度;每个人都是一片海,都会有海的胸襟与深度。在上海这座城,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青春和汗水,用真诚的付出和坚持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们的业绩或许不算特别伟大,但却改变了部分人的生活,他们的成就或不算突出,但因为日复一日的坚持,正在让上海这座城市变得更美。从今天开始,东方网将在每周一推出典型人物系列报道,为您挖掘身边“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东方网记者王永娟3月30日报道:31岁的万添杰有点胖,近200斤,人高马大,快人快语,非常健谈,就像一个快乐无忧的邻家大男孩,很难让人相信,他是一个有常住人口6000多人小区的“大总管”。“社区事务千头万绪、婆婆妈妈,你有信心做好吗?”6年前,万添杰的带教老师,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塘东居民区前任党总支书记马淑屏在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就毫不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疑虑。然而,这位大男孩的表现,最终让马淑屏这位“老居委”知道,80后做社区工作一样能沉得下心。

   工作“无椅化”80后“小巷总理”深入社区

  万添杰原是一名IT工程师,却在2009年“误打误撞”来到塘东居民区,成为一名党群社工。

  “坦白说,第一次到居民区,看到老小区破旧的环境、简陋的办公条件,还有周围人质疑的眼光,我心里就打了个‘格楞’”。但是第一天报到,下午正好劳模杨怀远来开讲座,挑着“小扁担”,最普通的工作也能做到极致,给了他很大的激励,“‘婆婆妈妈’的事情虽然繁琐,但做好了让居民满意,也能收获成就感。”

  更幸运的是,初到居民区的万添杰就碰到了一名好“师傅”。原本已想退休的老书记马淑屏为了“扶一把”,克服家中老伴卧病在床的困难,留任当上了万添杰的“带教老师”。

  而马淑屏的“散养”式带教方法也让万添杰获益匪浅。“凡是有任务,马书记总让我放手去做,做不好再向她请教。”万添杰称,当时马淑屏给了自己一项“麻烦事”——负责几幢居民楼的外墙整修及内部管道维护工作。“这样我就有理由、有平台、有动力,去和老百姓打交道,去和其他居委干部合作,让他们能够认识我,接纳我。”而最终,万添杰也凭借自己的真诚和努力完成了这项任务。

  在工作中,万添杰开始实行“无椅化”工作模式,沉下心来,每天早到迟退,深入居民家中了解情况,帮他们解决问题。午饭后在小区里“晃悠”与居民聊天,被其戏称为“散步”工作两不误。就这样,秉承真诚、实干的工作态度,万添杰逐渐与居民熟悉,获得了他们的认可。1年多后,在换届选举中,他以97%的高票被选为居民区书记,马淑屏也“功成身退”。

   与其坐着讲道理不如把事情做在前

  “作为一名年轻的居委,有经验上的不足,但也有优势,这优势就是一些老居委、居民对你的宽容。他们能容忍你犯错,也给你进步的空间。但你却不能躺在这宽容上止步不前。”于是,万添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促使自己快速成长。

  开展社区工作之初,万添杰就发现,小区里凡是涉及到“”的事情是楼组长们不愿做的,“当时有线电视费还是居委代收的,还有一些慈善捐款上门索捐之类的,他们就不愿做,因为怕收错钱,收到假钱。”而且,让楼组长上门收费、索捐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容易影响楼组长和楼道居民所建立的良好关系,也会影响到楼组长工作的积极性。有时没办法,他只好自己上门去收,但效果依然不理想。

  如何能把楼组长从他们不愿做的事情里解脱出来?为此,当上书记后的万添杰想了一个办法,利用宣传来带动小区居民的自觉性,让慈善捐款真正成为一件自觉自愿献爱心的事儿。“我们就用小喇叭、黑板报来宣传这个事情,先把气氛烘托出来,然后再让几名居委干部和几名志愿者在小区的几个入口设置捐款箱,发动居民自愿捐款。事实证明,效果也不差。”而且,尤其让万添杰得意的是,这件事情解决后,楼组长们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一些宣传、发动工作他们都抢着做,既有利于社区工作的开展,又和谐了邻里关系。

  “与其坐在办公室里讲大道理,不如走出去把事情做在前面。”马淑屏的这番话,被万添杰奉为工作的座右铭。

  沈富琴阿姨依然还记得2013年9月13日的那场豪雨,因为塘东小区比较老,那场雨导致一户一楼的居民家中进水严重,而且小区里消防车开不进,抽水泵也不能用,小万就和居委干部们赤脚泡在污水里,帮居民家里排水,一直奋战到第二天凌晨。“家里进水,居民心里是有怨气的,但看到居委干部这样辛苦这样帮助自己,气也就消了。”居民家里的水排掉了,而小区防空洞里的水还很深,顾不上吃饭,小万又和居委干部们一起,把防空洞里的水清理掉。

   为工作也是蛮拼的“只想安安静静做好居民区书记

  因为工作,万添杰的身体曾出现过两次状况,让关心他的阿姨爷叔们惊吓不小。一次是胃出血,而发生这个状况之前,万添杰刚刚完成了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任务,这也是马淑屏第一次真正脱手让他单独负责一项重大任务。在这次任务中,万添杰是负责人、协调人,也是汇总人。要协调三十多名居民和居委干部的工作,又需要对汇总上来的资料一一核对。这对年轻的万添杰来说是一次考验,“6371个人,如果收上来的资料只有6370份,那就要再从头核实一遍。”就这样,在那段时间,万添杰经常工作凌晨两点。最后任务圆满完成了,他也因为胃出血住到了医院里,连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个人的表彰会都没能参加。

  而对万添杰来说,这次人口普查最大的收获就是认清了自己的位置,也摸出了群众工作的门道:“群众工作还是要靠群众来做。群众中有能人,他们有技能也有责任心,我虽然是居委干部,但也得向他们多学习。

    万添杰第二次身体出状况是在峨山路420弄旧改项目完成之后。

  峨山路420弄有72户人家居住,曾是塘桥地区范围内唯一的二级以下旧里,没有卫生设备,每逢下大雨,路面上就积水,小区邻里矛盾不断。

  为了帮居民改善居住条件,万添杰和居民一起“背着马桶”四处呼吁。在和街道的共同努力下,“72家房客”有了旧改动迁置换的机会,但前提是必须实现五个100%:即征询同意率、方案征询同意率、房屋评估率、意向签约率、搬场率都要求达到100%。也就是说,要走就要全走,只要有一家“钉子户”,就得前功尽弃。

  得知消息的万添杰既高兴又紧张,他挨家挨户上门做困难户的工作,对一些情况复杂的家庭苦口婆心进行调节。有户居民家中有人正在被强制戒毒,为了实现搬迁收益最大化,居然提出“签约可以,放人。”为此,万添杰跑了好几次戒毒所。因为他的诚意,家属收回了这一无理要求。这一征收项目,最终没留下一户“钉子户”,在79天内成功实现搬迁。

  然而,万添杰在几天后却因急性心衰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得知消息的居民们纷纷来到医院,挤满了病房。“他们怕我会被换掉,不能继续跟这个项目了。

  这次事情之后,万添杰坦言,收获最大的是成就感,那种攻克难关,做成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的成就感,“这种感觉无可替代”。

  然而,对于这两次身体发生的“状况”,万添杰向记者明确表示,不应刻意跟工作扯上关系,“虽然医生认为跟压力大有关系,但终归自己身体要自己负责。我现在每天晚上会跑步锻炼身体,身体好了,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如今的万添杰,已经离不开塘东社区这个“大家”,“每天来这里,感觉自己很自然,跟居民聊两句,帮他们做点实事,觉得很有成就感,很快乐。”而唯一让万添杰感觉烦恼的是,最近自己要开的会太多了,不能像以前一样经常在小区里,而自己只想“安安静静地做好一个居民区书记”。

   记者手记

  “新居委”回应“老居委”:“为民服务”不会丢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现场,记者曾偶遇梁慧丽,她对记者坦言,自己最担心的是,社区工作职业化、年轻化后,那些加入进来的小年轻会不会把“为民服务”的精神传承下去?

  在万添杰——这位80后新居委这里,记者听到了这样的答案:“老的社区干部是以居委会为家,需要的时候随时都会出现。我是‘老居委’带出来的,自然会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如果是朝九晚五,如果没有好的柔性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是做不好的。社区工作的职业化,是对社区工作者的录用、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是让他们把传统的、好的东西丢掉。

  如今,万添杰已经成了社区工作的“老法师”,他还带教了两名90后居委干部。他们都同万添杰一样,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没有固定的休息日、休息时间,小区有事随叫随到,凡事都冲在前面。在他们身上,记者看到,老居委的“为民服务”精神已得到了最好的传承。

   人物小传

  万添杰出生于1984年。2011年,浦东在本市率先公推直选居委干部,他成为年轻的“80后”书记之一。他直接参与旧改动迁置换项目,组织动迁居民成立“动迁居民委员会”,使得“72家房客”没有一个“钉子户”,最终达成5个100%的动迁目标,成为浦东新区第一个成功参照房屋征收细则执行的旧改置换项目;他沉潜基层5年,倡导居委干部“无椅化”工作模式,解决动拆迁、民生项目、历史遗留问题、群租三违等各项急难愁问题370余起,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沉得下去的80后‘小巷总理’”。

  2012年1月,万添杰当选为浦东新区第五届人大代表;2011年评为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个人;2012年浦东新区终身学习优秀推进员;居民区党总支于2011-2014年被评为浦东新区一级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