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万家企业入驻 上海自贸区让营商环境变生产力

12.10.2017  00:55

没有土地优惠,也没有税收减免,却吸引了4.8万家企业入驻。上海 自贸区 运行四周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就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四年4.8 万家企业: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原来在通关、委托生产等环节,企业遇到过很多困难。自贸区成立后,区内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让创新型药企不用自建厂房也能申请新药上市,在产品开发上节省了2年时间和1亿多元的成本。”在28日举行的上海自贸区首届“制度创新十大经典样本企业”发布会上,华领医药创始人陈力说。

从医疗到教育,从贸易到金融,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截至目前,上海自贸区新注册企业4.8万家,超过挂牌前20多年的总和。月均注册企业数量是挂牌前的5倍,新注册企业活跃度超过80%。

作为上海自贸区新扩展的区域,制度创新对陆家嘴片区的提质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得益于区域内的金融开放创新政策,黄金国际板、保交所、沪港通等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相继在陆家嘴落地运行。区域新增企业8000多家,其中持牌金融机构数量增加98家,达到835家。

浦东新区区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杭迎伟表示,企业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主体。下一步,上海自贸区将从企业发展需要和切身感受出发,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营造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更适宜的环境和更优质的服务。

逾90% 外资备案:扩大开放释放国际磁力

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工业集团,通用电气全球运营亚太中心2014年9月落户上海自贸区。“亚太运营中心服务于亚太17个国家,使用13种不同的语言,企业需要从海外引入一些高端青年才俊。在人才的招揽和稳定上,自贸区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通用电气大中华区总裁段小缨表示。

率先建立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是中央对上海自贸区的要求。目前,上海自贸区的开放领域覆盖世界贸易组织划分的12个服务部门中的11个,覆盖率达91.7%,超过90%的外资企业通过备案方式设立,市场开放度和投资便利度大幅提升。

扩大开放带来的磁力显而易见: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外资企业8781家,占比已从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目前的近20%。实到外资167亿美元,相当于挂牌前20多年总和的两倍。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说,在保险经纪、独资医院、非学历类培训机构等领域,自贸区涌现出一批全国首创的外资项目,传递出我国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下一步,上海自贸区将在电信、互联网、文化和航运等专业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进一步放宽投资准入,加强扩大开放的压力测试。

100 多项成果复制推广:彰显“试验田”示范力

近期,国务院发文决定,在 天津 、辽宁、浙江、 福建 等10个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浦东新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成熟做法。

证照分离”试点,是继企业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之后,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第三阶段。改革通过清理行政许可、取消审批,降低了企业准入和经营门槛,也彰显了自贸区作为全国改革“试验田”的示范作用。

除了“证照分离”试点,上海自贸区的外商投资备案管理、企业准入“单一窗口”等37项投资领域改革措施,先进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34项贸易便利化改革措施,跨境融资、利率市场化等23项金融制度创新成果,也分领域、分层次在全国复制推广。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表示,将出版全国自贸区第一本培训教材。“上海自贸区作为国内第一个自贸区,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有义务、有责任将改革创新的经验梳理总结,向全国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对外联络局局长王樱说。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