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前6月新增岗位超34万 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显现

17.07.2015  09:40

  就业乃民生之本,一个岗位往往牵动着一个家庭。记者昨日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今年前6月,申城新增就业岗位34.1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2.25万,同比下降1.37万,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一系列民生保障待遇措施得到提高。

   新增就业岗位34.18万

  当前,本市整体就业局势保持稳定,1至6月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4.18万个,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6.03万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本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2.25万,同比下降1.37万,控制在27万的目标范围内。其中,35岁以下青年所占比重为20.65%,同比下降1.16%。全市首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0.57万人,同比减少0.08万人。从各区县基层就业管理服务部门掌握的情况来看,并未出现企业大规模退工、劳动者集中求职或者集中进行失业登记的情况,就业形势总体上平稳。

  1至6月,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举办各类2015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74场,提供招聘岗位7.59万个。根据市教委统计,截至7月10日,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86%。

   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显现

  今年以来,结合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上海继续大力推进各项促进创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在融资扶持、场地支持、创业培训与见习等方面,不断提升政策实效。

  1至6月,全市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亿元、贴息441万元,发放创业场地房租补贴4778万元,组织创业培训5135人、创业见习1302人。全市前6月共帮助引领成功创业5513人;全市共培训18.2万人,其中农民工培训8.34万人。

  另外,浦东、杨浦、虹口、普陀等12个区县通过开展创业型城区创建,进一步提升创业活动率、创业存活率、创业对就业贡献率和创业环境满意率等创业指标,区域创业氛围更加浓郁,整体创业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今年,“帮助800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1至6月,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举办各类“启航”专场招聘面试会811场,举办各类青年就业主题活动221场,组织失业青年和青年家长参观各类企业、见习基地2150余人次。截至6月底,全市共帮助扶持4727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了就业,共有2172人被认定为特定“就业困难人员”,在政策扶持下实现就业1940人。

   民生保障待遇得到提高

  本市从今年4月1日起调整一系列民生保障待遇标准。已调整的民生保障待遇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有关就业补助标准、工伤保险三项待遇标准,以及职工医保年度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等。

  本市自1993年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以来,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未作调整外,每年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今年是第22次调整。从今年4月1日起,本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从1820元调整到2020元,增加2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17元调整到18元。

  本市失业保险金标准根据失业人员的累计缴费年限和年龄确定,目前分为三档。调整后,第1-12个月失业保险金三档标准每档增加190元,分别提高到1255元/月、1310元/月、1360元/月;第13-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标准为第1-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标准的80%,并按照高于本市城镇“低保”标准10元左右确定托底标准。

  另外,本市青年职业见习、协保人员、大龄失业人员就业的补贴标准随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作相应调整,青年职业见习学员生活费补贴从1456元/月提高到1616元/月,协保人员就业补贴、大龄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就业岗位补贴都从910元/月提高到1010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