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共接待51.2万人扫墓 街道社区开展公祭
德胜门街道安德路北社区的居民们参加文明祭扫活动,用买来焚烧的冥币换取日用品。
据新华社电清明时节,倍思故人。在清明节前夕,北京一些街道社区因地制宜,开展社区公祭、清明文化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先烈的缅怀,让文明祭扫、清朗过节的新风更加深入人心。
亮马河畔,新发出绿色的柳枝上系着一串串千纸鹤。老人们组织起来,朗诵诗歌缅怀英烈;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河灯放入水中;河畔的清明文化展板让人驻足,这是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开展的清明文化节上的场景,而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
今年84岁的冯淑珍老人花了一晚上的时间赶制出一艘纸船。经历过战争岁月、曾一心想去延安参加革命的她说:“我想缅怀那些革命英烈,没有他们舍生忘死的付出,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希望以此表达心意。”
“不用烧纸焚香,就用一支菊花、三鞠躬、放河灯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引导大家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传承。”东直门街道工委副书记束庆明说,街道搭建出清明文化节的平台,让居民能通过文明、环保的方式就近表达哀思。
在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安德路北社区,社区公祭活动从2002年起已经坚持开展了十余年。每到清明节前夕,居民们就会聚集在一起,共同缅怀先人。
在社区举行的公祭活动上,德胜街道的工作人员发出了“文明祭扫倡议书”,几位北京七中的学生为社区居民朗诵缅怀英烈的诗歌。在社区设置的一块“天堂留言板”上,居民们将自己对已故亲人想说的话写在卡片上,然后小心地贴上。
家住德胜街道69岁的张瑞玲告诉记者,社区公祭节俭、文明,既表达了对先人的缅怀,又保护了环境,符合环保的大趋势。
“以前也在家边烧过纸,最近这些年不烧了,很不环保而且有火灾隐患。祭奠亲人心里有就行了,主要是精神、情感上的思念。我父母的骨灰埋在绿地里,也没有立碑。我和子女说了,等我百年之后就树葬或者海葬,千万不要大操大办。”张瑞玲说。
记者了解到,北京还有多个街道社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清明公祭活动,新街口街道举办了第五届清明诗会,陶然亭街道组织在陶然亭公园高君宇墓前缅怀英烈,不少社区设立了“思念寄语墙”……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用文明、环保的方式表达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