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之一】爱心众筹:看不清的前路

24.03.2016  16:18

事件一: 2015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的卢先生在互联网上为其患“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女儿筹集治疗费用100244.54元。今年1月,孩子因治疗无效去世,卢先生和妻子用剩余善款中的1.3万元去西藏为女儿“做法事”。春节期间,卢某某又在朋友圈晒出其在马来西亚度假的照片。 


事件二: 2015年10月28日,关先生在网上发布求助消息,自称是南庄吉利人,儿子患有骨肉瘤恶性淋巴癌,治疗费用需要几十万,家庭困难。通过这次网上众筹,关先生总计募集超过40万善款。不过随后就有人提出质疑,说关先生家庭其实并不困难,村里每年都有分红,家里还有商铺出租。


上述两起事件所引发的社会情绪不言而喻。


最近,由互联网求助引发的争论越来越多。特别是当《慈善法》出台之后,人们关于“在互联网上募款治病”这一话题的讨论更是“上纲上线”到了法律层面。上述两起事件所涉及的募款平台“轻松筹”也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3月15日,《1/7》记者来到北京东城区的东雍创业谷,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所在地。


年募款额1.8亿的小微企业


接待记者是是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于亮。对于记者抛出的疑问,于亮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公司对于“爱心众筹”的审核流程。


首先审核收款人的信息,也就是这个钱最终打到哪里去。这个收款人可以是本人,也可以是病人的直系亲属。”于亮告诉记者,证明上述关系需要当事人手持身份证拍照,并根据需要提供户籍信息、出生证明和病历等材料。


那么可以由朋友为病人发起募捐吗?


我们现在不允许朋友代发。因为《慈善法》规定了进行个人求助的只能是病人或者病人的直系亲属。”于亮对记者的提问没有任何迟疑。他告诉记者,确实有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获取他人信息后以朋友的名义 在平台上进行“诈捐”。


随后,于亮向记者提供了2015年全年“轻松筹”平台上“爱心众筹”的成绩单,总额1.8亿元人民币,受助者超过三万人。这不是一个小数字,甚至远远超过很多专业慈善组织的募款能力。但是,作为一家互联网科技的小企业,“轻松筹”为什么有魄力去做这么一件大事呢?


我们是技术起家的,但是在做慈善这一块并不专业。所以我们专门去学习了国内比较专业的公募基金会的操作方法,学习他们的审核流程,慢慢地积累经验。


然而,“轻松筹”终究不是一家公募慈善基金会。


纠结”的第三方监管


为了确保专款专用,“轻松筹”力争将善款交由第三方进行监管,但是这样的想法似乎只能是“看上去很美”。“轻松筹”受到的第一个制约是“身份”,没有“身份”的尴尬贯穿于他们创业的全过程。为了核实病人的身份和病情,他们需要接入公安和医院的数据库,这件事情目前已经基本落定,但过程却不是那么顺利。


为了能够让募来的善款专款专用,“轻松筹”试图和北京乃至全国的各大医院展开合作。这对于平台、医院和病人三方应该是一件好事,因为医院作为“中间人”不仅可以防范风险,也能解决医院的一些困难。但实际操作过程并非如此。


由于“轻松筹”并非公益性质的组织,在和医院沟通的过程中天然存在信任的问题。但更大的问题在于,“轻松筹”的所有项目都是对个人展开的救助,等于医院需要为每个人受助者开一个账户,这对于目前国内医院的财务系统可以说是一次不小的“革命”。站在“轻松筹”对面的数千家的医院,它们愿意为了一个众筹平台而做出改变吗?


同样,如果找一家有公募资质的基金会作为第三方,整个平台的运行几乎就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了。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少有基金会愿意大量接手个人的项目。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志云坦言,他们有一个内部的约定,不直接针对个人救助发起网上募捐,他们更愿意以群体为对象,集中力量去改善一群有类似遭遇的人的困境,这样才更加符合“公益”的本源。 


我们想要一个公募的资质


向公募基金会学习,寻求有资质的第三方合作,在经历了这些或有效或无效的尝试之后,于亮向记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我们想要有一个公募的资质。


于亮的理想很丰满。


对于“轻松筹”来说,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在于,如果有了公募资质,他们就可以有善款的托管权,可以根据求助者的治疗情况分期将善款拨付给医院,既保障了善款的安全性,也不会给医院增加额外的负担。


但是,现实的确很骨感。


关于如何申请公募基金会,“知乎”网友、律师Raymond Wang的回答是这样说的:“公募基金会,如中华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基本上为国家所垄断,有极强的政府背景,民间很难获准设立公募基金会(李连杰的壹基金算特例,从非公募转为公募)。


于亮深知申请公募资质的不易,但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哪怕一点点的贡献。“我们希望至少能够将‘轻松筹’的用户信用纳入国家的征信体系,一来可以约束求助者在这个平台上的行为,二来也能将我们的生产力转化为全社会可以共享的东西。


作为一家创业期的互联网公司,“轻松筹”对未来的期许是美好的。但是,记者在现场看到,十多个电话客服挤在一间狭小的会议室里不停地接听电话,处理用户的咨询和举报。但即便如此,不被公司规定允许的支付宝账号、微信账号、银行卡号等可以私下接受捐助的信息混杂在求助信息中,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这些漏洞随时会对人们的爱心造成伤害。


于亮对未来的构想能够成为现实吗?《慈善法》正式实施后,他们还将面临怎么样的问题?


爱心众筹”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我们都需要一个答案。


(看看新闻网记者:陈瑞霖)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