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规划 促改革 创一流】聚焦创新创业:“双一流”建设的思考

12.03.2016  12:20

    2015年底,国务院出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面对激烈的竞争,谋篇布局、加快“双一流”建设,是华理的当务之急。

    当前,创新创业思维为大学注入了新的生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大学等的成功实践表明,大学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应当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产生卓越创新成果和培育创新人才,实现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华理具有创新创业的良好办学传统,无论是技术创新研发、科技成果转化,还是学生创业教育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新一轮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与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聚焦创新创业,实施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应当从战略层面抓准“服务与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聚焦创新创业重点,带动学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为了贯彻上述理念,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 坚持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 世界一流大学的“科学研究”应当扮演更多元的角色,以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来统合、扩展和深化大学的教学、科研和服务职能。一直以来,华理融创新文化与创业文化于一体,将学术创新研发的能量引入产业界,协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同时也为学校的研究创造社会价值,达到产学双赢的局面。华理还要进一步朝着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上海市全球科创中心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等目标,聚资源、育人才、接任务,不断砥砺前行。

      第二,坚持知识创新,追求卓越。 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世界一流大学应当始终遵循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的逻辑。在创新成果方面,华理需要促进化学化工、生命科学、物理等重大科学前沿突破,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问题,参与乃至发起国际性重大科技议题,在国际前沿科学和新兴产业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在创新机制方面,华理需要形成与产业实际需求相融合的组织机制和嫁接平台,培养和吸引国内外高端研发团队,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催生变革性创新科技,并成为全球研发创新链上的重要节点。

    第三,坚持培育创业文化与创业精神。 世界一流大学应当是“创业者的熔炉”,致力于培养师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拉近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距离。华理的学生创业教育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为改革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创业需要具备良师、资金和眼光。华理还需进一步构建强大的创业网络,支持和培养校园的创新创业。如加强创业辅导,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市场指导和研究建议;推出“师徒配对”计划,由退休老员工、老校友与学生结对进行课外创业辅导,传授从业经验;打造国际化的“华理创业”品牌,撰写研究成果并对外发布新闻,宣传大学创业文化的市场形象。

    联合国教科文机构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报告中强调:“高等教育应当将创新创业技能和精神作为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在此背景下,应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培育创业人才、服务科技创新成为高等教育体系追求的目标。华理应当顺应经济新常态的新要求,努力有所作为,打造培育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体系和环境,充分发挥知识创新优势,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