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规划 促改革 创一流】战酷暑,不畏艰辛奋战车间一线,一身汗水浇筑“双一流”发展

23.07.2018  12:28

烈日炎炎,蝉鸣声声,7月的上海,温度节节攀升,炙热的天气,烘托着华理盐湖人的热情。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盐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旧如往日一样繁忙而有序,这里的师生没有因为盛夏酷暑而停下本科教学与科技研发的脚步。他们在骄阳下坚守岗位,用热情保证了科研的质量和进度,用身上汗水打牢学校发展的基础,用实际行动推进一流本科与一流学科建设。

7月16日上午9:00,在国家盐湖中心实验室里,各位教师、研究生以及参加大创项目的本科生,早早地开始了一整天的科研工作。对他们来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实验研究上取得新的突破。

 


7月18日上午10:00,湖北襄阳高温40℃,盐湖中心老师主动放弃暑假休息时间,正带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2015级30名学生在华东理工大学—四川龙蟒集团国家级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毕业实习。尽管头顶太阳毒辣,在900℃的回转煅烧炉旁边,学生们依旧热情高涨地围着现场技术工程师请教工艺和技术上的问题,展现出一流大学走出来的卓越工程师的精神。


 

7月19日,气温32℃,空气湿度85%,这是泰国最寻常的天气。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不断推进的泰国14万吨/年地下岩盐矿生产氯化钾成套技术转移工程正处于紧张的开车试产阶段。盐湖中心老师对这项走出国门的一流技术的工程化丝毫不敢怠慢,顶着湿热的天气,对每一个设备单元进行反复的检查与调试,力争早日达产达标,为华东理工大学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作出自己的贡献。

 

     

    7月21日,河北唐山,最高气温35℃,空气质量指数102,环境噪音68分贝,“‘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水淡化浓盐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示范装置中试车间中,盐湖中心师生穿戴着防护措施进行样品采集,一丝不苟地分析数据,为的是保证国家托付的这项重任能够顺利完成,早日实现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给缺水地区送上源源不断的淡水。

 

     

    7月23日,宁夏银川,最高气温37℃,昼夜温差15℃。在10m 3 的“煤化工高含盐水分质结晶资源化利用技术”中试规模化设备集装箱中,盐湖中心师生正在更换滤芯。这是污水回收资源化设备调试工作的一部分。这个暑假,他们都将在这两个集装箱中为企业提供第一手实验数据。

 

     

    对本科教育的坚持不懈,在科研路上的永不放弃,盐湖中心师生凭借着心中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和仁爱之心,用实际行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