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规划 促改革 创一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推动科研创新

29.04.2016  23:33

    在刚刚闭幕的上海市科技奖励大会上,我校12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获奖成果集中在能源、资源环境、新材料、信息技术及机械制造等领域。这是学校以“双一流”为目标,依托学科优势,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尤其是要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学校要推进“双一流”建设,就必须保持定力、激发活力、汇聚合力、精准发力、投入精力,全面推动科研工作:

    首先,要重视培养和引进杰出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构建一流科研团队。 人才是各项工作的关键要素。要建立“高准入、高投入、高产出”的人才建设体系,以国际化视野培养拔尖人才,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对青年人才,要建平台、造氛围,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帮助他们在长期的工作中保持定力,潜心科研,在竞争中成长和发展。本次获得一等奖的几位项目带头人,如白志山、张显程、项延训等,都是学校近几年培养的青年人才。

    其次,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激发科研活力。 学校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外部拓资源”的指导思想,优化存量、改革增量,构建大科研体系,推动成立前沿科学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校外联合研究院,推动科研特区建设和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学校还积极推进科研管理改革,力求提供一流的科研服务。为此,学校已在科研院设立了基础研究部、协同创新部、产学研合作部、GF科研部、成果与基地部,为教师从基础研究至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有组织创新。

    再次,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领域,精准发力。 科研工作应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领域,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围绕重大基础研究、高端技术和行业区域共性、关键技术,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服务产业技术创新。要布局一批水平高、影响大,国家和上海发展“榜上有名”的科研方向,使我校的传统与特色科研领域焕发新的活力。例如,学校新成立的光遗传学技术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目标就是建成国际知名的光遗传学技术与应用研究群体。

    最后,通过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汇聚合力,产出一流科研成果。 已运行多年的煤基能源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此次获得了上海市技术发明特等奖及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这体现了协同创新的力量。学校将继续推进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协同创新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同时,健全市场导向、社会资本参与、多要素深度融合的成果转化机制,实现“基础研究—技术预研—重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产学研合作,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增强服务行业和社会的能力。

    大学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智力支撑和动力源泉,这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在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期待全体教师的科研工作能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