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一带一路”:助推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
30.03.2015 17:32
本文来源: 同济大学
“一带一路”是今年博鳌论坛重要议题。论坛上有多个有关“一带一路”的活动,其中包括企业家和“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领导人的对话,还有一场专门就“一带一路”的演讲。中国提出并实施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是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对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和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模式的新探索、新创举,将有助于推进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今年博鳌论坛重要议题。论坛上有多个有关“一带一路”的活动,其中包括企业家和“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领导人的对话,还有一场专门就“一带一路”的演讲。中国提出并实施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是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对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和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模式的新探索、新创举,将有助于推进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
全球经济再平衡要求创新国际合作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陷入严重失衡的境地。主要经济体为了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纷纷从本国利益出发制定经济复苏计划和政策,导致各种保护主义抬头,合作与协调意愿下降。其结果是,发达经济体虽然开始走出经济危机,但违背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给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与稳定带来了新的威胁,使全球经济再平衡举步维艰。这就凸现了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区域合作、探索共赢合作新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欧盟早在2003-2004年就推出了“欧洲邻国政策”和联合行动计划;2009年3月又出台了旨在加强与六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合作的“东方伙伴”计划。美国分别在2009年11月和2013年6月主导启动了试图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和建立欧美统一市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俄罗斯则从2007年开始加快了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在2014年5月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签署了《欧亚经济联盟条约》,力争从2015年到2025年前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中国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对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不断探索国际合作与共赢的新模式。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进行演讲时,第一次提出以创新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在随后的10月3日,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又首次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在2014年APEC会议期间,习主席对建设“一带一路”的系统阐述,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欢迎和支持。
“新常态”下需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对外开放上,中国采取了由南到北,由东部沿海地区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层层推进的政策措施,使得东部地区率先快速地发展起来。1999年国家又提出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受特殊条件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的限制,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东部的差距仍然非常大。2013年西部地区人均GDP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仅为最高值的三分之一多一点。为此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通过加快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来促进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稳定。
就全国经济发展阶段来说,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中国在装备制造、基础设施、电力设备等领域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实力,切合了当下沿线各国的需求,具有“走出去”的巨大潜能。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等趋势性变化,这些都需要通过加快改革开放来适应。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建设“一带一路”提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加快与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表明我国已经开始构建“新常态”下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共赢模式源自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创新
建设“一带一路”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创新:
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理念上,基于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创造一个包容性的发展平台,打破领土纠纷、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差异等各种合作障碍,让沿线任何有合作意愿的国家自愿平等地参与,共商、共建、共享经济发展之路,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这既与历史上完全由美国主导,以拯救欧洲经济为名,行对外经济扩张、巩固自身全球霸主地位、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之实的“马歇尔计划”存在本质区别,也不同于当代具有明显遏俄色彩的欧洲“东方伙伴关系”计划。
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方式上,实现由东部沿海地区的率先开放与发展带动内地的开放与发展,由借江出海、借路出境向主动承建国内外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条发端于中国各省市,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欧洲部分区域的、世界上跨度最长、覆盖约44亿人口的经济大走廊,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创造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和沿线各国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内容上,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历史使命,将经贸往来、增进友谊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
(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主要参与者)
http://whb.news365.com.cn/sp_2881/201503/t20150326_1787966.html
本文来源: 同济大学
30.03.2015 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