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仅厢式电梯一半 静安三和花园装上"座椅式电梯"

17.12.2014  15:43

图片说明:三和花园12号的居民正乘坐“座椅式电梯”上下楼道。记者 张驰

  东方网12月17日消息:静安区三和花园12号楼的王阿婆,是昨天第一个坐上“座椅式电梯”的老人。新装的“电梯”尽管爬楼速度有点慢,但对于家住7楼的王阿婆来说已经很管用了。老房子居民上下楼梯不便、加装厢式电梯又困难重重,静安区决定实施为老房子加装“座椅式电梯”的办法,为老人“下楼难”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从1楼到6楼大约需要7分钟

  使用这台“折叠式座椅式电梯”前,无需对建筑结构作任何改动。只需在楼层扶手旁安装一圈跟扶手平行的轨道,就可以固定“座椅式电梯”。同时,每个楼层的墙面都要安装“一键式智能呼叫系统”,居民只要按键,“座椅”就会自动移动并停在选定的楼层。电梯速度为每分钟9米,最大载重量是120千克。这也就是说,老人从1楼坐到6楼,大约需要7分钟。这个项目由上海市残疾人基金会牵头,器材为生产厂家英国仕腾达公司捐赠的。

  这样的“简易式电梯”到底好不好?三和花园党总支书记周健说,与施工复杂的传统厢式电梯相比,造价只有一半左右,维护成本更是低很多。同时,它依靠电池运行,不使用时还能自动充电,每年维护成本在1500元左右。

  物业经理也说,不少老房子装不成电梯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维护成本较高,有些不常使用的居民不愿意分摊这笔费用,而“座椅式电梯”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不过,也有一些老人说,这台电梯爬楼速度太慢,一次只能坐一人,恐怕只能作为应急使用,日常上下楼可能供不应求。

  加装助老电梯也非人人满意

  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试点,始于2000年前后的“平改坡”工程。2002年,闸北区陆丰小区首次尝试加装电梯,政府承担初装成本,开发商出资为房子加层,加层部分出售所得的资金用于补贴电梯安装与前期保养费用,业主只需支付电梯运行费。之后,静安区、长宁区也在一些居民楼里进行加装电梯的综合改造。

  2012年,上海成立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协调小组,正式启动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宝山区密山二村的试点项目竣工,成为这项试点“重启”后的首个成功案例。但加装的箱式电梯存在占用公共面积以及产生噪声、震动和遮挡阳光等问题,并非每户居民都满意。

   谈不拢分摊费用限制推广

  记者了解到,相关尝试很难在全市范围推广复制的原因,除了房子本身结构不适合安装电梯外,还有开发商不愿出资、居民谈不拢分摊费用等等。

  由于“大工程”难以实施,静安区此前已经想了一些替代办法。今年上半年,市老年学学会与静安区民政局合作,将残疾人专用爬楼机引入老房子。老人需提前一天电话预约爬楼机,由两名志愿者一起上门提供服务。但是,不多的爬楼机服务全区老人,显然面临“僧多粥少”的问题。

  有社区工作者介绍,单在静安区,超过90岁的寿星就有3500名以上,其中2500人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房子里。呼吁政府、开发商、物业以及居委会、业委会等,把“悬空老人”的这一生活难题提上议事日程,因地制宜想办法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