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告别高薪卖起"互联网衬衫":买瓶可乐都要内心斗争
原标题:告别高薪,他卖起“互联网衬衫”
曾经收入丰厚的外企白领曹思宇,现在跨界当起了“衬衫个体户”。/晨报记者何雯亚
6岁,法国品牌来中国走秀。他,是童装小模特。
17岁,他想报考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家人说,你敢去,就打断你的腿!
26岁,他辞去外企的高薪工作,创业做衬衫。他说,年轻,不怕试错。
一年前,这个帅气的小伙过着满欧洲晃悠、购物刷爆卡的潇洒生活。可创业后,他却连买一瓶3.5元的可乐都要内心斗争好久。
从上海到延吉,来回5000多公里,只为圆客户一个心愿——送男友一件定制衬衫。
这,是曹思宇创立线上衬衫定制平台“吾衫”以来,走得最远的一次上门定制服务。
“其实,我们的定制服务目前只限上海和成都几个城市,但当我看到一个客户在后台留言,说男友要去韩国首尔教书,希望为平素穿惯运动衫裤的他定制一件衬衫作为送别礼物时,我立即答应了。再一问,才知道两人在延吉,一查地图,都快到边境了。”他摇头笑着告诉我。
这一趟,光是他和版型师两人的路费就花了3000多,而对方只定制了一件衬衫。虽然这笔生意很是折本,但他说:“能帮客户完成一个心愿,我也挺高兴的。”
说这话时,这个1987年出生的小伙子身上看不到太多商人的精明,更多的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真诚。
那天一见面,他就急切地领着我参观他的办公室和作坊。“这是我们的设计师,曾在米兰为奢侈品牌工作;这是我们的版型师,曾为日本人做了16年衬衫……我们的衬衫走的是‘快时尚’+‘快定制’的概念,头天12点之前定制,隔天就能收到衬衫,这样就能在‘零库存’的基础上快速翻款;同时把价格拉到和成衣相同,让人人都穿上适合自己的服装。”他语速飞快,将他的团队、公司理念、运营模式说了一大通,这才发现我渴得满屋子找水,顿时腼腆地笑了:“不好意思,创业综合症之一,就是见谁都恨不能立即向人展示我们在做什么。”
一年前,这个帅气的小伙在汽车企业拿着几十万元的年薪,过着满欧洲晃悠、购物刷爆卡的潇洒生活。可创业后,他却连买一瓶3.5元的可乐都要内心斗争好久。“刚辞职那会儿,虽然有些积蓄,但每个月只出不进,心里还是很慌的,做什么都开始精打细算。”
发掘衬衫的商业契机,源于他和朋友们在购买衬衫时的集体烦恼。他发现身边收入还不错的朋友,几乎都在国外买衬衫。可是,欧版并不适合亚洲人的身材,不少人买回来还得找裁缝改。而他自己那些一两千元一件的衬衫,放洗衣机里洗心疼衣服,送干洗店洗又心疼荷包;此外,洗完后的熨烫也是耗时又耗功夫的大难题。
“生活已然不易,不要再为一件衬衫虐心了。”辞去高薪开始创业,只是因为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他想要以亲和的价格,带来一件适合中国男人,有档次、穿着舒适有型,同时不用费心打理的好衬衫。
见面当天,他穿的正是自家出品的衬衫。初看是常见的黑白条纹款,细一端详却发现内有文章。衣服的前襟一边是竖条纹,一边却是横条纹,细节上的小小变化顿时让这件基本款的衣服显出设计感和时尚感。
“这件衬衫我已经洗衣机洗了20多次,面料依然没有大的皱褶。”他得意地展示。
“有一种说法,约有10%的男性拥有显性的女性人格,他们情感细腻、爱美、时尚,我想我应该也属于那10%。”
大学时主修工业工程,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后去了知名车企做市场,曹思宇创业前的经历与服装行业根本搭不上边。因此,对于他的突然转身,不少人很是费解。他们并不知道,他对服装行业的情结早于幼年已深植在心。
因为工作关系,母亲常年居住在巴黎,幼年的他已早早接触到当时多数国人并不了解的国际服装品牌。那时的他,穿着总是和同龄小伙伴有一点点不同。1993年,一家法国童装进入中国市场,他就曾作为小模特为其走秀,登上天安门城楼。那一年,他才6岁。
15岁,他休学去巴黎住了一年。那段时间,母亲带他去看各种展览,尝试各种好玩的东西。“母亲自己过得很节俭,但会让我尝试一切她认为美好的东西。”他说,“我的审美和品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段时间的熏陶。有一种说法,约有10%的男性拥有显性的女性人格,他们情感细腻、爱美、时尚,我想我应该也属于那10%。”他说得十分坦然自信。
正因为一系列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考时他的志愿是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父亲一听就怒了,直接斥责“你要敢去学服装,我就打断你的腿”!
“家里一直以将我培养成华尔街金融人才为目标,结果我要去学服装,父亲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对于父亲当年的盛怒,如今他已多了几分理解。那一年,他没能拗过父亲,最终报考了同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
大学4年,工作5年,一晃9年过去了,当初的那个梦想并没有被时光冲淡,反而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而这一次,面对要跨界做“衬衫个体户”的儿子,父亲虽依然反对,却无可奈何。
父亲一个字没说,转身走了。过了一会,曹思宇收到一条微信:“加油!早点睡。”
梦想的正确打开方式,唯有刻苦、勤奋。对于在服装行业经验值为零的曹思宇而言,更是如此。
创业半年内,他在全球范围内找材料,跑了几十家供应商,最终确定了11家,纽扣、缝线、面料等原材料都精益求精。纽扣选用天然贝壳中最昂贵的品种之一的白蝶贝;缝线来自德国170多年历史的专做缝纫线的企业;面料则是在他遍寻绍兴、中山、香港等地的布料市场仍找不到理想材料后,托了6个渠道才觅得。
当然,最耗费精力的还是衬衫的设计和版型。为做出一款适合亚洲男性的版型,曹思宇和他的团队为一件基本款的衬衫改了37版,光是领子就改了两个月。
“免烫衬衫比一般衬衫要考虑更多,领子要做到不插插片也很挺括,而且洗过之后既不能往里卷,又不能往外翘。”他一边在衣服上比划,一边向我解释为何要修改37次之多,“我们的衣服虽然修身,但并不妨碍运动,比如很多上班族挤地铁时需拉扶手,我们改到最后的版本,抬手后衬衫的肩不会耸起来,上臂不会绷。”说完,他做了个抬手的动作,衣服的肩部果然很服帖。他透露,根据他们在全国面对面测量的400多个样本得到的数据,现代男性衬衫的版型趋向于领口更大、腰腹更宽,因为中国人的身材越来越胖了。
令人无法想象的是,这37次修改竟都是在版型师家楼下一家小烟杂店里完成的。那时,没车间没办公室,版型师家地方又小,折腾不开,楼下的烟杂店便成了三人每次商量设计和版型的据点。无数个夜晚,在那个人来人往的小店里,别人买烟,他们仨在一旁脱衣、试穿,为每一个细节推敲到夜深。在那儿折腾了好几个月之后,老板才透露小店原本每晚8∶30关门,默默地为了他们仨营业到深夜,只因为觉得那股干劲挺打动人的。
被他们打动的不止烟杂店老板。一个周末的午夜,父亲到上海出差,下了飞机跑去看儿子,看到曹思宇和同事仍挤在堆满衬衫和包装的十来平方米小屋里打包、装箱,一个字没说,转身走了。过了一会,曹思宇收到一条微信:“加油!早点睡。”“那一刻,我差点泪崩。”他说,“虽然我没有成为父亲理想中高大上的华尔街新秀,但即便去做个‘衬衫个体户’,父亲最终也选择了支持。”
得益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曹思宇揣着梦想艰难前行。如今他有了自己的作坊和生产线,经营模式从最初的成衣售卖变为上门定制,产品也从衬衫逐步延伸至裤子、西服、袜子等,同样走的都是品质和设计路线。
“每一件衣服都是独一无二的定制款,可以说这是工业4.0概念在服装行业的运用——批量化地生产定制服装,我觉得这就是现阶段服装零售的终极模式。”他自信地说。
不知不觉聊到中午12点,他一看时间,忙与我道别,顾不上吃饭,只从桌上抓起一颗糖塞进嘴里便匆匆奔赴下一场生意约见。书生气的脸上丝毫不见疲态,而是满满的为理想打拼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