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上海人在干什么? 记录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入伏第一天

13.07.2017  22:22

  高温酷暑下,为保障城市生活井然有序,申城无数普通劳动者付出比往日更多的辛苦。本报记者走近他们,记录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入伏第一天。

   冷链配送员

  忙到15时30分才吃午饭

  赤日炎炎,出门买菜成了件难事,可自从有了无人值守、网订柜取的“智慧微菜场”,上海一部分市民便可足不出社区买到新鲜菜。

  昨天上午8时,岑忠敏出现在食行生鲜苏州总部配单中心,作为上海的配送员,他每天在苏州与上海之间往返。因为是高温天,岑师傅提早1个小时开始工作。他启动冷链运输车,开启冷链装置,用最短时间将一筐筐食材装上冷链车,9时不到,便驶出食行生鲜苏州总部大门。

  食行生鲜配送员每人都会负责一条小区站点线路,岑师傅负责上海浦东线15个小区。经过近2小时车程,10时51分他到达第一站——东锦苑。5分钟入柜操作完成后,他立刻驶往下一个站点。熟练操作,岑师傅基本上每个站点的入柜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酷暑天气下,他汗珠直冒,绿色的配送服被汗水浸湿成深绿色。他说:“千万不能入错柜,也不能因为操作拖延时间让冷冻商品融化了,一定要准时,准时了才能保障食品安全!

  由于配送站点较多,岑师傅时常来不及吃午饭,直到15时30分全部配送到站、入柜,才吃得上午饭,他有时候也会在车上备点干粮。食行生鲜目前在上海有近1200个站点,连日高温,他们的日业务量提升30%以上。

   飞机维护工

  在机坪上等待最为煎熬

  上午9时30分,虹桥机场机坪上的温度已令人难熬,温度蹿升到40℃以上。春秋航空维修工程部虹桥航线车间主任李雅各,汗水早已浸透工作服。

  李雅各所在的虹桥航线2个班组15人,要负责20架次飞机的维护,一架飞机在虹桥机场短暂停留的1小时里,他们必须完成全部检查、维护和放行工作。

  候机楼里的清凉、飞机上的空调,都与他们无关。或许用一组温度对比更加直观。飞机驾驶舱空调出口温度:16℃,飞机客舱天花板出口温度:24℃,飞机发动机风扇整流罩:44℃,机坪柏油路:60℃,飞机空气循环机出口:99℃,刚停稳的飞机刹车片:140℃,机轮刹车:199℃……这些40℃以上的高温地点,正是他们的工作之处。

  当飞机刚停稳,发动机即使关闭,实际温度也超过200℃,皮肤若直接接触发动机外壳就会被烫伤。但他们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所有检查,确保没有裂纹与松动,不可有半点差池。但此时,如果要更换飞机零部件,只能亲手触碰。如更换刹车片,要先拆机轮,一个人用千斤顶把机轮顶上去,先将机轮拆下,再两三人合力将重达两三百斤的刹车片拆下、更换,最终全部复位……

  除了飞机突发故障外,李雅各最担心的是等待。他说,飞机关闭舱门等待起飞,此时维修工作人员必须在机坪上等待,不能回到车上休息,要忍受飞机各系统排出的热风,一旦遇到流量控制,“不知道要等待多久”,“有时也可能要在机坪待一整天。”李雅各说,所有班组成员会互相支援,轮流休息,西瓜、饮料也早已储备充足,平安度过这一夏。

   检查站民警

  不放过一辆有隐患车辆

  “驾驶员你好,请把后备箱的啤酒瓶拿出来,天热膨胀有爆裂的危险。”昨天上午,在青浦区大盈检查站,58岁的民警周五弟提醒驾驶员收起后备箱中的啤酒瓶。昨日入伏首日,上海上万名公安交警无惧烈日,穿梭在申城的各条道路上,守卫着道路交通的畅通。

  青浦大盈检查站道口位于上海和江苏的交界地段,是本市地面检查站最为繁忙的一个道口。检查站日均车流量2.2万余辆,高峰日可达2.5万辆次左右,其中包括近两三百辆危险品车辆。检查站站长沈秋说,经过这里的危险品运输车辆中,运送最多的即为液化气,高温天气体遇热膨胀,如果车上有一个阀门没有拧紧,隐患极大。随着三伏天来临,对于危险品车辆的检查,站内民警更是不敢有一丝懈怠。

  上午11时许,公路上地表温度超过50℃。烈日下,民警们虽汗流浃背,仍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车辆接受例行安检。老周拦下一辆运送液化气的车辆,检查完三证(道路运输证、驾驶员资质证明、押运员资质证明)后,他绕车一周检查车况,逐一对各个管道口进行检查。几分钟后,老周发现车底一个隐秘的管道口悬挂着一个空水桶,当即要求驾驶员摘下,“水桶没有固定住,要是行车过程中发生脱落,有可能引发事故。

  除了检查车况,对于每一辆过站危险品车辆,民警都要登记车辆出发点和目的地,并核对车辆是否行驶在危险品车辆指定路线上。民警还会登记车辆具体的装载内容,以便在应急处理时能选择合适的灭火用品。一旦发现车辆有安全隐患,交警部门会及时通知交通行政部门和安监部门,对有隐患的车辆一律不放过。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