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多家高校向部分高一学生开放暑期课程

30.07.2015  09:57

  未来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有没有参加过暑期课程可能是个重要因素——就像国外大学向高中生开放夏校一样,今年暑假,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在内的上海高校,都在尝试向部分高中学校的高一学生开放暑期课程,让他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而寻找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

  今年的高校自主招生首次安排在高考之后,这也意味着,大学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自主招生选拔。招生考试制度不断推进,显然催促着高校不断调整人才培养和选拔方式,针对中学生开放的暑期课程,就是大学了解未来考生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对于高中生来说,通过参加暑期课程来向心仪的大学展示自己的能力,也将成为高考前一种必需的选择。

   让中学生及早了解自己的学业兴趣

  高校过去也开放暑期课程,但基本上都是针对学业特别优秀的高二学生。有些高校甚至为这些高二学生度身定制课程,并和自主招生挂钩。但今年的暑期课程与招生并无直接关系,这也是几所高校只针对高一学生开放选课的原因。

  上海和浙江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将于2017年实施。此前,2016年高考就将取消一本和二本的录取分隔线。“未来,兴趣将成为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学校乃至选择自己人生的唯一理由,大学开放校园,让学生及早地了解自己包括了解大学本身,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某高校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事实上,海外高校针对高中生开放暑期学校,早已是一种传统。让那些优秀并且有学业兴趣的高中生提早获得大学里学习生活的体验,这也是大学和学生之间增加了解的一个必经的过程。

  据了解,上海部分高中的学生将在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过程中,完成不超过5门大学课程,这些课程是首次针对中学生开放,课程结束时选课学生将参加考试。部分高校还将学生的选修成绩纳入学校的学分系统。

   数百门课程给20%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多机会

  目前,复旦大学暑期开放的100多门课程,都有中学生选课;上海交通大学向10多所中学开放了科技课程和实验课堂;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类课程成为中学生的热门选择;而华东理工大学的暑期实验课程也向部分中学生开放。

  “今年我们只向部分中学的高一学生开放暑期课程,希望未来能有更大范围的学生来选修。”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郭为禄教授告诉记者,不论是高中还是大学,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但现在所有的培养方案都是按照学生的平均水平来制定的,课程的难度系数以及内容的拓展程度都是一个大致的“公约数”,这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并不适合。

  复旦大学教务处王颖称,调查发现高中有20%左右的学生学有余力,而且不少中学在高二其实已经完成了中学的教学内容,高三时间大部分都花在刷题上。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们尽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大学课程,尽早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

   为大学先修课程和综合素质评价探路

  “暑期课程将为未来大学先修课程的设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拓展,提供参考依据。”有关高校的负责人说,一旦条件成熟,将对更多有条件的中学生全面开放暑期大学课程,并且中学生参加暑期课程的学分还将在大学之间实现学分互认。目前在高考制度改革后,学生的综合评价项目中已经包含了创新和研究性课程,“而那些超越高中阶段的学习经历,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一种”。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参与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高校,已在探索针对中学生的大学先修课程和中学生综合评价的内容设置。7月16日,清华大学宣布将在今年秋季上线6门大学先修课程供中学生选修,内容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力学、大学化学和普通生物学。清华大学有关部门负责人称,这些先修课程的设计团队中既有来自清华大学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和生命学院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也有高中的知名教师。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如果上海今年试点成功,未来将扩大参与的中学范围,并且考虑如何将这些课程纳入到综合评价之中。

  接受采访的高校相关负责人更表示,未来时机成熟,将会把正常学期的课程也适当地开放给中学生,尤其是那些专业类的课程,让学生提早接触各类专业知识,寻找自己的兴趣,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这些课程也将实现学分互相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