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吴增辉:男儿何不带吴钩?[图]

26.01.2016  13:14

人物白描: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吴增辉 大三

2010年9月,他入学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1年12月(大二上),他参军入伍,服役于东南沿海一线作战部队;2013年12月退伍,期间,军政全优,新兵阶段包揽各阶段考核第一,获“31集团军百名优秀新兵”“优秀士兵”“优秀侦察员”等荣誉。

退伍后,他申请转入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当过兵的他希望日后从事核武器之类的军工研究,筑我国防。从文弱书生到刚强硬汉,拼搏,让未来一往无前。

他,就是吴增辉。

改变,从入伍的那一刻起

对大多数人而言,参军可能只是读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时,内心深处一个小小的遗憾吧!而在吴增辉看来,“当兵于我而言就是一件对的事,因为那身迷彩绿对我的吸引力太大了。”或许有很多人想过要不要参军,但在别人只是敢想想的时候,吴增辉向学校提出了申请。在层层考验后,他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在部队的两年里,他当过一年侦察兵、一年警卫兵,这看似威风凛凛的名字背后,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苦辣酸甜。对于侦察兵的认识,可能大多来源于影视作品——侦察兵总是一马当先,最早进入敌人阵地勘察,既要保证不被敌人发现,又要耐得住性子蹲守。对吴增辉而言,这些都是真实地经历过,比起一晃而过的镜头,他们训练起来可是实打实的整天整宿。

谈及自己的侦察兵经历,吴增辉笑着说,我们的训练的传统正是那句“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希望可以在山林中跑的更快,跑的更远。也得益于这些训练,他在部队的熔炉中迅速地强壮起来。

相比于侦察兵的穿林越山,警卫兵的训练和任务则显单调。平时的训练也就是站军姿和擒拿格斗技战术练习。站军姿的基本要求就是抱枕军姿,一站“三个小时不动,五个小时不倒”,从当警卫兵的第一天开始,便如此日复一日,不管是烈日暴晒、还是刮风下雨。一旦开始训练,便要受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汗水流进眼眶,蚊虫叮咬手背,都是必须要经历的痛苦。

谈起这些艰苦的军营生活,他的眼神里没有抱怨,没有恐惧,有的只是坚毅,甚至还带有一丝的怀念。“凤凰浴火,涅槃重生”,极致的苦换来的是不服输的信念,“那些痛苦的训练,让我的心志更加强大,平时遇到困难也不显得那么心浮气躁或者不知所措,而是更加沉着稳重,因为我相信只要付出,没有什么事情是完不成的。

机动,是不曾动摇的愿望

退伍之后,吴增辉毅然选择了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对于日后可能面临繁忙紧张的学业,他也是早有准备的。“选择机动学院,是因为在部队接触了很多和核武器之类有关的书籍,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感觉这才是自己以后应该的工作,这才是自己应该走的路。”部队的生活让他将来打算从事军工类工作,“虽说交大的核工程与核技术的本科教学更倾向于核电站,但是我想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进入了这个专业,以后也就更有机会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军工行业”。军旅两年,他心中的念想更坚定了:进入军工行业,为祖国国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谈到自己退伍后的大学生活,吴增辉坦言他一开始的不适甚至脱节,谈论的话题也差异颇大,但这些并不是他进步的阻碍。刚加入班级的他竞选了班委,为班级组织了一些集体活动,他以一个“兄长”的身份对待同学们,对于活动准备过程中需要出工出力的地方,他都会主动揽下。

有学术问题向同学请教,有教学资源和同学一起分享,他希望自己可以为这个温馨的小集体注入一股正能量,甚至可以为大家树立一个榜样。经过一年多的相处,他已经真正融入了新的集体。

公益,让生活无比明媚

两年的军旅生活带给他了很多改变,在他看来这是留给自己最珍贵的财富。而“当过军人的人,也许更会理解服务社会的含义”。

大二一年,他参加过十几次志愿者活动,从爱心献血到敬老爱老,从校园到社区,虽然忙碌,或有疲累,但总可以欣然处之。他早已习惯了以军人的身份要求自己,“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在军人的字典里永远都不是假话、空话。除了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他还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校运会学院方阵、体总杯排球赛、院内班级篮球赛等等。有了艰苦军营生活的经历,他更加珍惜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努力在大学的平台上塑造更完美的自己。

两年军旅打造铮铮铁骨,艰苦军营塑造坚韧品格,他用坚毅的步伐丈量着他的未来,坚定不移谱写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