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寒风凉“禁寒饮食” 鼻炎上火等小毛病多发需注意

08.10.2016  13:35

原标题:寒露:露寒风凉食宜暖

  岳谦益

  国庆长假的上海,夜雨秋未凉,虽节气寒露已至,而桂花至今仍未进入盛花期,已迟了一个节。

  正常的寒露节气应该是风肃露寒草木零落,如宋代隐士方岳《有九日道中凄然忆潘邠老句》中所写:“满城风雨近重阳,城脚谁家菊自黄。又是江南离别处,烟寒吹雁不成行。”那种悲秋的情调才是寒露时节的正味。而时风与节气不应,人也会情绪不稳,容易心烦气躁,鼻炎、上火、溃疡、瘙痒等小毛病多发。长假结束后,日常生活规律起来,就要好好注意饮食起居应着节气规律调理下。

  节气寒露前后正值重阳节,所以,寒露本身的食俗记载不多,《饮膳正要》强调要“禁寒饮食”,蒸一笼热腾腾的重阳糕倒恰是寒露前后的适令点心。

  重阳糕各地叫法不同,做法也差别很大。又叫菊花糕的、又叫松糕的、比较正宗的叫法应该是五色糕。因重阳是阳九相重,九是老阳,至极必衰,以五色五行补之,可令其久,这就是五色重阳糕的讲究。再讲究的重阳糕还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要捏两只小羊,以合重阳(羊)之义。

  重阳糕以蒸为佳,软糯味甜,可补充人体热能。药王孙思邈也认为,寒露前后“阳气已衰,阴气太盛,宜减苦增甘,补肝益肾,助脾胃,养元和。”重阳糕正好符合四时五味养脏法的食养原则。

  传统的五色重阳糕怎么做呢?据尚秉和先生《中国历代风俗事物考》中所引宋代文献《岁时杂记》载:“二社及重阳皆食糕,而重阳为盛,以枣为之,或加以栗。”清李渔在《闲情偶寄》里则概括了四个字:“糕贵乎松。”传统做法基本上都是以粳米粉和糯米粉按2:1的比例为主料,加上红枣(红色)、栗子(黄色)、瓜子仁(白色)、芝麻(黑色)、青红玫瑰丝(青色)为辅料,以红豆沙为调味料。蒸糕前将粳米粉和糯米粉与适量的食用油、清水充分混合拌匀,并搓成干湿适度的糕粉后,静置醒粉一段时间再过筛。

  将筛过的细糕粉铺一半到蒸糕笼屉的湿笼布上,先蒸5分钟,再在蒸过的糕粉上面铺一层红豆沙并抹平,红豆沙上再铺另一半细糕粉,再往糕粉上洒满红枣、瓜子、栗子、青红玫瑰丝等干果,继续蒸20多分钟后就蒸熟了,出笼的重阳糕再用刀切好摆盘做成宝塔状即可。

  寒露节气后,气温该会有明显的凉意了,饮食方面务必要注意食暖忌凉,像时令水果秋梨最好也蒸煮一下再吃。

  台湾有一本畅销书 《食物改变你的一生》,其中很多观点我并不认同,但我相信,在饮食男女上,能够自律的人,病苦与烦恼一定会比那些恣意放纵的人少,饮食上的审时顺势、节制自律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