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零售药店"限入"10年渐松绑 转变思路让市场说了算
让市场的归位市场,放开那只“看不见”的手,从药品零售行政许可领域出现的这一新气象,可管窥上海的清新变化。
“双限政策”:申办屡战屡败
昨天,在松江老城区中山路上,一家崭新的药房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门沿下即将悬挂的“益丰大药房”招牌向路人昭示着,此处将是一家大规模平价药店。
“我们有幸成为松江区第一家大型平价药房。”益丰大药房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湘岳向记者证实,经过多年努力,益丰终于获得了入驻松江的牌照。
相比之下,曾经在上海风光无限的平价药店领路者“开心人大药房”却等不到这份幸运。多年来,“开心人”曾屡次试图进军松江这一人口导入大区而未果。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这一城区的零售药店几乎为连锁药店垄断,少见的平价药房都是小规模“散户”。另一家曾多次递交申请、试图以收购方式入驻的企业负责人也坦言“屡战屡败”。
让“开心人”等止步不前的,是一条制定于2004年的上海市零售药店行政许可规定:为避免“扎堆”,新开办的零售药店须符合所在区域商业网点布局和发展规划,与周边已有的零售药店店址门牌号码标志之间的最短正常步行距离要在300米以上;城镇地区开设零售药店要符合常住人口(含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每7000人以上平均配置1个零售药店的要求。
按照这一规定,新开药店难度不小。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一政策出台,与始于2004年的“平价药店热”不无关系。当时,一批平价药店风生水起,对传统国有连锁药店形成强势竞争格局。“那一年,很多人递交开店申请。”也许是出于药品安全管理和稳定药价的考虑,相关监管部门以一纸规定,给市场降温。
打破壁垒:支持民生项目
直到今年,这一门槛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除松江外,在中心城区的徐汇、长宁等区县,尽管正式公文尚未下达,但在实际申报审批中,“每7000人以上配置1个零售药店”的规定已名存实亡,目前仍然起到调控作用的是300米距离限制。在浦东、杨浦、普陀等地区,政策放宽更是提前一步,“人口限制”规定在更早时便已“靠边站”。业内预计,随着行政审批领域的简政放权,打破“300米距离限制”的门槛也是早晚的事。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医保政策也开始向平价药房彻底打开大门,昭示着未来政策风向将对便民利民的项目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过去10年间,上海总计审批了498家医保定点药房。“通常平价药房要想争取医保资质,需要提前2-3年提出申请。”刘湘岳透露,现在,只要条件具备,医保部门鼓励平价药房随时申报,行政许可可以做到随时受理。根据规划,未来三年,本市将每年新增100家医保定点药店。
转变思路:让市场说了算
“把属于市场的还给市场,把发展的话语权交还给充分竞争的行业。”市食药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10年前制定这一政策时,主要出于对无序价格战可能影响到用药安全管理的担心。而近年来的基层实践证明,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才是推动行业服务提升最重要的动力。“政府只需要管住行业规范,监管药品进销存整个流程,至于开店关店,老百姓说了算,市场说了算。”这位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平价药店这门生意并非想象中美好。近五年来,药品零售行业整体陷入份额不断萎缩、价格优势不再的困局,实体店商业房租和用工成本几乎每年上涨5-15%,关店潮不时出现。经过最近5年市场洗牌,零售药店已走上自我规范的良性轨道,“双限政策”于此时松绑,表明监管部门开始真正转变管理思路,约束行业发展的“玻璃门”即将宣告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