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集锦】《一克重的春运行李》受媒体关注
寒假期间,学校组织开展了以“心怀家国、使命担当”为主题的2019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通过了解家乡进而了解国情,激发同学们学成返乡奋斗的热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其中,根据我校8名寻甸籍大学生组成的寒假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制作的专题片《一克重的春运行李》正式发布后,受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央广网、上观新闻、文汇APP、“上海发布”官方微博、看看新闻网、科学网、“上海教育”官方微信、《青年报》、掌上春城、无线昆明、周到上海、青春上海、“第一教育”官方微信、上海热线等近20家媒体的广泛关注。此外,学校官微、团委微博还与文汇报、中华全国学联、上海教育、微博校园、上海校园、贵阳校园、南京校园、杭州校园、北京校园生活等新浪微博联动,共同宣传推广。
【新华社】一克重的行李,承载了什么?
异地求学的学子,寒假都带了什么行李回家?是沉甸甸的大包小袋,还是占满整颗心的思乡情?就读于华东理工大学经济类172班的赵蝶同学,却带着一份特殊的春运行李回到阔别近两年的家乡。这份不足一克重的“行李”,不但让她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还使她坚定了毕业后用所学知识建设家乡、改变家乡的决心。这个“行李”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魔力?
2017年,赵蝶从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寻甸县考上了华东理工大学,来到了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化气息为赵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她渴望着融入其中: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己,通过勤工助学逐渐独立。然而,临行前母亲不舍的泪水却又时常牵动着她的心。将来毕业后,是留在上海发展还是回到家乡?赵蝶有些彷徨。
离开家乡快两年的赵蝶,今年春节终于可以回乡与家人团聚——学校组织了8名寻甸籍大学生组成寒假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在寒假期间深入寻甸县乡镇社区、产业园区和工厂企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赵蝶即为其中之一。她随身的特殊“行李”,就是不足一克重的寒假社会实践表。
听家里人说,2018年寻甸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回乡的路上,赵蝶一直在想:“现在的家乡与两年前离开时会有何不同?”
“既惊讶又欣喜!”赵蝶和实践团队成员前往寻甸大滴水村“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创业实践基地、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生态旅游特色小镇等地进行了实践调研。在大滴水村青年人才创业实践基地,他们了解到,该基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激励寻甸青年返乡奋发创业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大力培养青年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支持产业资源流向农业农村,鼓励青年人才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在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他们先后参观了公共服务中心及产品展销中心,详细了解寻甸电商模式、示范点展示区、大数据中心、溯源体验区等,体验电商创业孵化室、培训室、直播厅、众创空间等,就电商产业发展理念、创业孵化以及园区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查研究。
赵蝶和实践团成员利用此次社会实践机会,走访了家乡的很多地方。她发现,在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居民住房越来越好,旅游产业逐步发展,互联网+的概念也开始融入在各行各业中,农业不再只依靠人力,而是逐步产业化,环保理念也深入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一些工业园区正在逐步建成……
“我还参与了家乡的支教项目,孩子们渴望汲取更多知识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赵蝶在寒假社会实践表上写道:“这次实践活动,不光让我看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更让我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现在我对留在上海还是返回家乡已经有了答案。”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了鼓励更多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通过了解家乡进而了解国情,激发同学们学成返乡奋斗的热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还用视频记录了他们返乡实践的所见所闻,并制作成寒假社会实践专题片《一克重的春运行李》。
“中国的每一个地方都在飞速发展,而我们无论在任何一个地方,未来都将大有作为。”赵蝶的梦想,值得期待。
原文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 发表时间:2019-02-21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