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仪三:大运河:一条活态的河

17.10.2014  13:28

  记者 李光敏
  “作为活的遗产,大运河申遗成功是保护的新起点。
  在日前举行的“遗产与我们:世界遗产保护论坛暨《世界遗产地理》首发仪式”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后如是表示。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阮仪三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因而享有“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等美誉。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是山西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保护的主要倡议者。首批“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有五个镇的保护规划出自阮仪三之手,它们分别是周庄、同里、甪直、乌镇和西塘。
   对遗产保护的曲解
  阮仪三认为,大运河申遗成功,是世界人民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声音:这是个好东西!与世界上其他运河相比,大运河不仅最古老、最长,更重要的是,它至今仍在发挥重要的航运作用,在苏州、扬州、杭州等地,运河水运量甚至占全市运量的52%以上。也正是这一点,导致对大运河的保护任务更加艰巨。
  “它还是继续使用的运河,后人还要继续用这个东西,所以你绝对不能糟蹋。”阮仪三说。运河沿线有很多明代、宋代的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浙江省的拱宸桥,三个孔的大桥,完全是明代的,非常金贵。阮仪三直言,其他一些地方存在的以仿制品替代文物的情形同样也在杭州发生,但杭州整个水系的改造做得很不错。
  “所有的遗产,特别是世界遗产,当它成为遗产以后,成为旅游景点以后都遭到了多多少少的破坏。”谈及此,阮仪三十分痛心。
  阮仪三曾帮运河沿线某古村落做了原汁原味的保护规划,但当地政府最后并未按照规划来,而是把原来的古镇面积翻了两番,重新做了一个新的古镇,开发成一个景区。“把所有的能臆想的东西全部做进去了,几百家商店,两百多种商品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所有的建筑都是雕龙雕凤,极尽奢华。”阮仪三认为,搞新的景区没问题,他不满意的是,这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打造,都打着运河的旗号,这破坏了运河的历史原貌,对人们也是一种误导。
  阮仪三建议,对于现存的大运河城市段,比如杭州、苏州、无锡、扬州、淮安等,应该原生态地去保护,特别要注意沿河原生态景观的保护和留存,在这个基础上去加以必要的整顿和治理,千万不要为了发展旅游去搞假古董。“虽然景观建筑都仿造了古代式样,但它不是属于大运河的内容,把它归进去是不对的。
  阮仪三认为,运河保护涉及方方面面,文物古迹当然是重要的一环,比如漕运总署、运河码头等等。大运河沿线留下的众多水工建筑遗址,像河闸、驳岸、水坝也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许多已经被毁坏散失,有的还没有被发现,都要及早抢救、收集、保护,情况十分紧迫。
  阮仪三生在苏州、长在扬州。他说,扬州的瓜州一带开拓新的河道时,曾发现很多留存下来的元明时期的河岸,有木桩、石桩等建筑物,但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因为“在很多人眼里,那个景观没有什么所谓的价值”。但在阮仪三看来,这些历史的遗存却有很重要的价值——让我们了解历史具体的情况。他认为,该保护的还是要保护,假如有些不可能保护的话,也要做出必要的鉴定。
   旅游上要开拓思路
  阮仪三曾去看过很多国家的运河,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国外对运河的保护,是连同它周围的环境一同很好地保护。法国的鲁尔河,它周围的村镇、整个周围的环境都得到很好的保护,今天人们看到的,不再只是历史上的这条运河上的风光,还包括它周围农村的原生态的风光。
  阮仪三还记得从苏州到杭州之间,曾有一条船叫天堂号,取名自“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号每天晚上从杭州开到苏州,次日晚再从苏州开到杭州,两岸都是大片的芦苇,风景十分漂亮。他遗憾的是,这条船已经不在了,没有了水,两岸的芦苇被“乱七八糟的小房子”代替,风景已不复当年。
  京杭大运河由于是一条活态的运河,承担的运输量很大,运输的都是黄沙、水泥、石子等,这使运河本身的美观大打折扣;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运河沿线的自然风景不如从前,这都是必须证实的现实。为此,阮仪三建议开发更好看的支河。“实际上运河何止一条,我们没必要将资源集中在交通繁忙的地方。所以在运河旅游上我们又要开拓思想,发展运河。
  阮仪三认为,运河沿线有很多历史遗迹,比如淮安有漕运总署,汉广陵王刘胥墓。德州有苏禄国东王墓,菲律宾苏禄国王来朝贡永乐大帝,死在半路上,被封为王,墓葬在那里,那地方现在还有菲律宾村,都发展旅游了。
  不过,阮仪三最重视的还是文化内涵,拿他的话来说:“保护运河沿岸的民风习俗,也许比保护一幢建筑、一件文物更有价值。”谈及此,阮仪三不无焦虑。现在,运河周边的政府都很重视文物的保护,但是,如何保护人文环境,许多地方政府还没有清醒认识。他说:“文物是死的,人和环境才是构成文化的基础,不顾一切地改造动迁,必然是对运河文化的破坏。”他认为,大量的历史村镇的遗产保护,在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中远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毕竟运河遗产不是一条简单的水道,离开了人们的传统聚居,它的保护层次是不完善的。
   细心呵护文化遗产
  阮仪三认为,大运河保护乃至中国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都归结于我们欠缺一些基本的认识。“我曾经很尖锐地提出过,有些地方领导曲解了遗产保护。把申遗成功作为一种政绩,保护遗产就是为了发展旅游。申遗变成了挣钱。”阮仪三说。
  阮仪三认为:“无论是世界遗产,我们中国自己的遗产,所有的遗产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不可再生。因此,我们要精心地保护,细心地呵护,并且在呵护中得到更多的益处。
  先人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我们古代历程的重要遗留,保护好它,它会成为我们今天发展重要的依据或借鉴,更是我们对传统文化和后人文化教养的重视。阮仪三说,如果我们把遗产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事情,想着为文化传承、为地方人民造福,就不会产生很多打着保护遗产的旗号破坏遗产的事。“不仅仅是大运河沿线,我们所有的城市都应该认真检讨一下,我们多年来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做了哪些好事,做了哪些坏事,要接受教训,然后也积累我们的经验。
   http://zjrb.zjol.com.cn/html/2014-10/17/content_281450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