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四大金刚

24.09.2015  11:08

小编先来问问大家知不知道上海的“四大金刚”是什么?大饼油条粢饭糕还有豆浆呗!(别逗了,就知道吃吃吃……)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四大金刚”就被比喻成了上海人的早饭,成了大饼、油条、粢饭和豆浆的代名词。




历史是很容易被人淡忘的,其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里,“四大金刚”说的是位于上海闵行的四家大厂,它们分别是: 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厂、上海重型机器厂。


1

上海闵行

  闵行地处上海版图的西南方,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这里建起了新中国的第一座工业卫星城,是新中国重工业大建设大发展的一片热土。1959年的时候,它只用了短短78天时间,就建成了与“四大金刚”配套的闵行一条街。


而四大金刚本是佛教里的护法神圣,神通广大,力大无比。而在闵行的这些万人大厂,被人们尊崇为“四大金刚”,足以表明它们在新中国工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佛教四大金刚


对闵行这“四大金刚”最有记忆、最感到荣耀的,可能还是那些当年在“四大金刚”上班的人们。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用自己瘦弱的身体,亮出中国重工业的钢铁肌肉。如今上了些年纪的上海市民说到这四家万人大厂的时候,油然而生的是一种豪情和荣耀。



小编先来介绍几位伴随以及见证“四大金刚”成长的老人家:朱恒老人当年是上海电机厂的革新能手,全国著名劳模;汪耕老人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见证了中国电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还有原上海电机厂的摄影师左家忠老人和当年上海重型机器厂总工程师徐希文老人,来听听这些老人家们给我们讲述“四大金刚”的历史。


当时闵行卫星城还没有建成,朱恒老人家还在上海市区,他还记得每个周六下班后坐厂车回家时的情景。


朱恒 上海电机厂退休工人 全国劳动模范

  “厂里厂车那个时候,国外卡我们鼻子,这个车子不是用油的,用柴板烧的。上面沼气,背了一个包包,汽车上面一个大的台装的都是煤气,还有就是车子不行了,抛锚,我们那个时候年纪还是轻,大多都是小青年,抛锚了我们推。


那个年代,中国还是一个贫油国,只能用煤气来替代汽油。而当年电力的供应也严重短缺,工农业生产急需强大的电能和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要在上海的闵行建设我国的第一个发电设备工业制造基地及机电工业区。于是,上海市区的一些工厂纷纷迁址闵行,数十万产业工人和科技人员集结闵行,闵行卫星城在很短的时期内,就成为共和国的一个动力工业区。


汪耕 原上海电机厂副总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

  “电力是影响二十世纪人类生活的第一项,电力是什么呢?先锅炉里头烧蒸汽,锅炉里的这个蒸汽就放到汽轮机里头,拖动汽轮机,汽轮机就转了,转了就拖动汽轮发电机(发电)。


电力发电原理


汪耕老人家说电力是影响二十世纪人类生活的第一项,然而作为发电机工业的专家,汪耕早在1957年,就被派往莫斯科电工研究院去考察学习,那时他刚满三十岁。就在那一年,他有幸在莫斯科大学亲耳听到了毛主席“世界是你们的”那段著名讲话。




毛泽东: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是像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

从莫斯科考察回来后,汪耕他们这批朝气蓬勃的科研人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大容量发电机的研制。1958年,上海电机厂的汪耕等科技人员和工人师傅决定超越发展,领先一步,发明研制世界上第一台定子和转子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当时研制这种发电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很多西方的工业强国,还有我们当年的苏联老大哥都无法攻克这个难关。




再说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中国工业刚刚起步,基础还很薄弱,不过那时候有一句很豪迈的话: 外国人有的,我们要有,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


1958年6月,在浙江省委及上海市委的鼓励和支持下,上海电机厂与浙江大学共同制定了进一步研究试制双水内冷发电机的计划。这项世界第一的创新工程中,也包含着朱恒、汪耕等许多工人师傅的智慧和心血,而这一点尤为重要。


那时候上海电机厂决定进一步研究试制双水内冷发电机的计划震动了全国,刘少奇、邓小平、贺龙等中央领导都曾到访电机厂,其中刘少奇更是去了3次。




而正因为刘少奇同志到访电机厂,一天里大家伙儿贴出了决心书、诗,一致保证提前完成任务,来回答中央首长的关怀。就在科技人员和工人师傅的刻苦钻研和奋力攻关下,这一创新成就在那个年代仅仅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制造出来了。终于,1958年10月27日,一万两千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安装在上海南市发电厂,进行生产试验。这在当时是新中国工业的一个大事件、大喜讯,当时举国欢庆,群情激奋。



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上海南市发电厂的老厂房大烟囱被保留了下来,作为世博会的工业展示馆,这也是上海工业的历史记忆。可是很多参观者并不知道,这座老厂房里曾经有一样“国宝”——那就是中国研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台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遗憾的是,那台中国首创的发电机如今已经流入异乡。


那个年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工人农民,各行各业都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建设成就向祖国报喜,受人民检阅。上海的机电制造工人就扛着世界首创的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模型,走过了上海的人民广场。而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建设新中国,就是那些年里的时代最强音,中国好声音!



由于上海电机厂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1961年的5月1日毛主席来到上海电机厂,朱恒老人家说当时这个事厂里轰动得不得了,那一天他作为劳动模范,还在庆祝大会上发言了。朱恒老人家回忆说,当时一上去主席台什么都忘掉了,话还没有说出口,眼泪就流出来了,非常激动。




而左家忠老人家是上海电机厂的专职摄影师,他在那一天也曾经距离毛主席很近很近,而在会议结束后,他拍的照片就成为左邻右舍争相观看的“宝贝”。


左家忠 原上海电机厂 摄影师

  “这次大会,是上海市召开的。上海电机厂有八、九千个职工,只有八百个人参加这个会。我把照片拿来了,你看看吧,包括邻居,上下左右的邻居,知道我拿照片回来了,都到我家里来看毛主席的照片。


万吨水压机

那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毛主席说,封锁吧,封锁个十年八年,我们什么都有了。求人不如求己,一个民族就是要有这样的志气,骨气和胆气。中国人能造出世界第一台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就是一个证明。而矗立在闵行四大金刚之一上海重型机器厂的万吨水压机,本身就如同一座金刚,彰显出中国人的精神和志气。


曾经,建造万吨水压机,是一个中国梦。那个年代,由于中国工业大发展,电力、冶金、重型机器和国防工业都需要大型锻件,然而由于没有万吨水压机,大型锻件只得靠进口。


徐希文 上海重型机器厂 前总工程师

  “一定要能够制造各种各样的大型的机器设备,所有的大型机器设备都有自己的轴,假如这些产品自己不能生产,依靠国外,那我们在当时还不是开放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大的困难。所以沈鸿部长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来,要自己生产大型的一万二千吨的锻造水压机,他写了条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批给小平同志,同意自己生产制造万吨级的锻造水压机,武装我们的重型机械行业。


在得到中央的支持后,沈鸿担任了万吨水压机的总设计师,江南造船厂承担了建造任务。在一无资料、二无设备、三无经验的情况下,科技人员和唐应斌等工人技师凭着一股子的拼劲和闯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就靠着这种中国力量,托举起了这个钢铁巨人。




万吨水压机的部件都是特大特厚的,江南造船厂许多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在没有大型机械加工设备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克服了焊接起重加工安装等许多关键,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把水压机制造出来了。


一万二千吨水压机的制造成功,是我国工业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这是机器里的巨无霸,它标志着上海重型机器制造工业的发展水平。




小编还要告诉大家的是,万吨水压机上所印刻着的“1961年”,正是水压机建造成功的时间,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时正逢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人们的温饱都成问题,但是制造万吨水压机的工人和科技人员用自己消瘦和浮肿的身体,硬是让这个中国重工业的巨无霸亮出了钢铁的肌肉。




闵行那个年代,其实只是上海工业大发展的一个缩影,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就有“全国工业看上海”这样的说法,那时的上海正在建设成为新中国的一个先进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基地,上海制造名扬全国,上海的工业产品成为了全国老百姓心目中响当当的名牌。


闵行,因为研制了世界第一台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因为矗立着万吨水压机,因为拥有了“四大金刚”而在人们心中与众不同,格外亮眼。半个世纪过去了,很多中老年人对曾经的工业卫星城闵行还有着难忘的记忆。在当时,大家认为能在那里工作是很骄傲的事,是很值得夸口的事。




半个世纪前创造了闵行奇迹的人们,如今都成老人了,他们的背或许都有点驼了,腰有点弯了,但是他们曾经是新中国工业挺直的腰板,不屈的脊梁。他们当年的精、气、神是上海城市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后辈,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忘记这些创造了中国工业奇迹的人们,对,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们。




您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看看新闻APP,进入“看懂上海频道”查阅看懂上海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