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闪辞":专科生离职率48% 与薪水无直接联系

20.09.2015  05:30

原标题: 职场新人“闪辞”,个性还是任性?

  东方网9月20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新一轮的毕业季刚刚过去,新一年的开学季也随之而来。不少新生满怀期待地迎接来自己的大学生活,而与此同时,不少刚刚离开了校园踏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们却纷纷离场。在人才市场,记者随机调查发现,这类大学生以90后为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闪辞族”。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年轻一代尤其是90后毕业生追求个性,自我认识较高,往往因为不同的原因频繁辞职,偶尔为之可能能够带来收益,从长远发展来说,“闪辞”并不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

   专科生半年内离职率48%

  蔡以天今年毕业于上海某一本学校,本科学习法律的他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却是一条略微“跑偏”的道路。当别人都在忙着考研、考司法考试的时候,他早早找了一家公关公司开始了实习,“觉得自己对这行感兴趣,就去做了。”小蔡告诉记者,整个2015年上半年,他一直忙着实习,因此也错过了找其他工作的机会。于是,今年7月,蔡以天顺利进入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不过,随着9月份到来,新学期开始,看到自己的同学们纷纷读起了研究生,在公司工作了两个月的蔡以天很快就萌生了退意,“工作了一个月的时候,就发现专业知识还是很重要的,自己本科的专业也学得一般,就想考虑是不是继续读研究生。”于是乎,刚刚工作不满两个月、尚处于自己入职培训阶段的蔡以天,递交了自己的辞职信,专心在家准备考英美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我就是喜欢学英语,将来有机会也想出国念书。

  对于刚刚进入职场的这批年轻一代,尤其是以90后为主的这批职场新人,“闪辞”似乎成为了他们的一个新标签。据中国教育在线的一项调查显示,2014年的高校毕业生,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是48.04%、23.45%和10.77%,其中艺术设计类、自动化类等专业大类的离职率较高。蔡以天告诉记者,和他同时毕业的同学里也有几个人选择了辞职,就是想在年轻的时候多试试,尝试一些自己没有尝试的工作,为以后的选择指明方向。

   价值冲突催生“闪辞”现象

  “闪辞”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原因?调查显示,有五种情形最可能成为引发大学毕业生跳槽的理由:发展空间小、待遇低、学不到东西、感觉领导管理不善和不能学以致用。人力资源专家屈辉认为,大学生以及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价值冲突导致了“闪辞”现象的产生。和蔡以天不同,去年毕业的李心蔚在银行工作不到半年选择的辞职,半年间繁重的工作量和时不时的加班让她叫苦不已,而平时只能做一些基础的工作也让她颇感沮丧。终于“不堪重负”的她最终选择了辞职,甚至在离职当天,她还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带来的失望大于收获”这样的字眼。而如今,即将奔赴澳大利亚攻读研究生的李心蔚告诉记者,“当初的离职是带着一些负面情绪,说的一些话也稍微过了一点,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自己追求的和单位所给予的是不同的东西。

  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有不少大学生认为,从校园转换到单位之后,自身的角色没有调整过来,会不自觉地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比较,由此会产生一种自身没有存在感的失落感,从而失去对于单位的认同。对此,人力资源专家屈辉表示:“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90后,他们普遍自我认知较高,因此对于工作的态度会比较浮躁,加上企业方面大多遵循的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从一些杂务做起再慢慢做项目,这也导致了一部分人选择通过‘闪辞’加速个人的工作进展。

   辞职与薪水并无直接联系

  虽然有的人认为,“闪辞”可以在快速的岗位调动中不断尝试,甚至可以达到快速加薪的目的,然而,闪辞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真的利大于弊吗?人力资源专家屈辉认为,“闪辞”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

  “诚然,我们不否认通过‘闪辞’更换工作可以让有的人快速获得经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见多识广。但是,从长期的发展来说,这样并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屈辉指出,由于“闪辞”会让职场人在一个岗位上积累的经验较少,长期这样“不定性”的状态养成习惯的话会使得大学生更加难以适应社会。至于大学生们希望通过“闪辞”来获得更高薪水的想法,调查结果表明辞职与薪水并无直接联系,甚至会起到负作用。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显示,有离职经历的专科毕业生平均月薪高于毕业半年内从未离职的专科毕业生平均月薪。而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毕业半年内从未离职的毕业生平均月薪高,平均月薪差异最大的是硕士,未离职的比有过离职经历的高475元。

  对于大学生来说,克服浮躁情绪,在单位踏踏实实的积累经验会更加有利于他们适应社会。对于企业如何留住员工,避免“闪辞”,屈辉建议,企业应当给员工多一些职业规划,“要给予每一个员工时间节点的概念,比如这三个月是做怎样的工作,要收获什么,之后一个阶段做什么,通过这样提高员工的自我认知,留住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