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打出小学教育综合改革“组合拳”
为全面落实上海市和长宁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及长宁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精神,破解市“绿色指标”和区“三个指数”调研中反馈的问题,深化和巩固已取得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成果,长宁教育从“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理念出发,在2016年推出小学教育综合改革三大举措:推进实施长宁区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建议、全面实施“家校共育”计划、试点“快乐拓展日+”活动。
让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推进实施长宁区小学一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建议
长宁区推进小学一、二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有三。第一,为了让教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第二,为了让教学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不人为拔高教学要求、作业要求和评价要求;第三,为了尊重孩子的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上海市教委出台了《小学低年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指南》,由长宁区教育学院教研室牵头编制的《实施建议》正是为了在课标与教材、指南与实施之间建立中介,使得评价更加科学和可操作,以帮助教师细化评价目标、明确观察点和设计观察工具,同时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教学、个别辅导等多种方式,给予学生有效建议与精准指导。
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新型教育伙伴关系——全面实施“家校共育”计划
“家校共育”计划主要是针对当前家校合作内容狭窄、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及相关教育政策保障等问题设计的。由家校共育区域整体推进方案和各所小学个性化的家校共育阅读计划、劳动计划、运动计划等部分组成。目前,全区共有15所学校选择了家校阅读计划,8所小学选择了家校劳动计划,15所学校选择了家校运动计划,另有3所学校自主选择了自拟项目的“X”计划,覆盖了全区除民办小学之外的所有学校。
作为区域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项目试点至今已在营造家庭读书环境,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学生主动参加劳动、勇于在劳动中创新的习惯;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养成健身锻炼的好习惯等方面初具成效。
与传统家校合作中家长往往处于被动的、配合的地位不同,家校共育旨在建立一种新型的家校伙伴关系,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到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在此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具有同等的权利与义务,双方互相支持,共同努力,并最终在教育理念、思想、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达成高度的一致。具体表现在:家长和学校在教育理念与方式方面取得一致,在教育过程与效果方面形成合力,在教育资源与时空上构成互补,在教育组织与管理上达到共生共长。
提升学校公共教育服务的意识和水平——试点“快乐拓展日+”活动
“快乐拓展日+”是在前期“快乐拓展日”活动的基础上,学校结合校情,在每周三“快乐拓展日”之外,增加一至四天(具体天数学校可酌情而定或逐步增加)的下午放学后,继续开放学校操场、教室、图书馆、专用教室等,鼓励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自主选择学校提供的各种活动(当然也可以选择离开学校回家)。教育行政部门鼓励学校将此项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也希望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活动的开发和实施,并将为此创造条件。希望通过“快乐拓展日+”活动来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回应社会需求,提升学校公共教育服务的意识和水平,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让每个小学生在轻松愉悦自主选择的活动中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提高素养,在体验中实现个性发展、智力开发和强健体魄。目前确定的首批试点学校有江苏路第五小学、愚园路第一小学、复旦小学、新虹桥小学、适存小学、绿苑小学等6所。9月份,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施。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长宁教育将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让每个小学生在轻松愉悦自主选择的活动中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提高素养,在体验中实现个性发展、智力开发和强健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