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具让老人乐享晚年--真如镇街道开展久龄家园适老型社区建设
图为“久龄家园”服务站工作人员陪老人一起读书看报
真如现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3.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2.89%,该比例远高于本市平均水平。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真如镇街道实施“适老型社区改造”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全街道范围内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做实硬件————加强基础设施改造
作为适老型社区改造工作率先试点小区,真西新村第一居民区在经过一轮改造之后,从小区面貌到居民楼内部都发生了不少变化。
18号楼老年人口比重较高,成为了楼道改造率先试点。重新粉刷墙面、铺设防滑地砖、新装楼梯扶手,三楼的楼梯拐角还装上了“爱心凳”,供老人上、下楼梯休息使用。“改造后,居民对新环境也更加珍惜了,楼道地砖每天干干净净,就像自己家里一样”,真西新村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玉玲说。
休闲廊亭、中心广场和副广场、过街楼、新路灯、便民晾衣架……改造后,小区环境增添了不少“新成员”。小区主干道也有了大改观,一堵“24节气”文化墙的出现,为小区老年人提供可供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在小区的几处凉亭长廊中,原本的水泥长条凳“升级”成了木质靠背长椅,前来休憩的居民再不用坐到冰凉潮湿的石凳上了。
除了外部硬件的改善,真西一小区适老型社区硬件建设项目还将便利延伸到了居民家中。结合“适老房改造工作”的推进,在此次试点建设中,不少独居老人家庭进行了厨卫改造,厨房换了抽油烟机,电线线路也重新铺就。特别是卫生间,地上铺了防滑瓷砖,冲淋房的墙面上安装了扶手和可折叠的沐浴座椅。一处处细节的完善,使得适老型社区建设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做到了细处。
优化软件————引导社会力量主动参与
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真如镇街道始终把社区文化建设、优化软件服务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以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团队活动项目为基础,整合真西片区资源,打造片区团队品牌,使老年人乐享社区文化生活。同时,注重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依托社会力量,提供日常来访、医疗健康、老年教育、生活照料、网络信息、法律援助、市民政策咨询、老年活动、社区便民措施、文化体育等各类服务项目。
真如镇街道为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在街镇层面,通过招投标的形式选择合适的项目合作方,一方面增强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分中心的服务实现了统一配送,使得可量化的投入得到最大化的成效体现。目前,已有10余家服务团队被成功引进。
做强久龄家园————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通过不断的努力,“久龄家园”真西服务站正式建成运转至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成为宜居(适老型)社区项目的有力支撑。
走进近200平米的服务站,多功能活动室、洗衣房、理发室、棋牌室、茶艺影音室、日托休憩室一应俱全,供老人开展活动使用,直接服务于真西片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口4100余人。“养老不离家、不离亲人熟人、不离熟悉环境”,秉承这一理念,服务站将真西老年日托所设立其中,缓解了独居老人的孤独感,满足了家庭对社区养老的需求,并从居民需求出发,引进服务团队提供20余项便民项目,真正将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带到老人及家属的身边。
在真如镇街道的努力下,真西服务站的运作模式还将得到进一步推广,使更多老年人享受便利。目前,“久龄家园”曹杨八村一委服务站的建设已经开始,建成后,该服务站将直接为真如老街片区内的四个居民区内共8300余名60岁以上老人提供优质和温馨的服务。
2015年,真如镇街道继续致力于建立1个社区生活服务中心、7个生活服务分中心、36个服务站点的“1十7十36”运作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打造“10分钟为老服务圈”,逐步健全和改善老年人宜居、生活、健康、安全、服务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各项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