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锋院士为研究生讲述学术道德诚与信
11月17日下午,我校举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特邀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为研究生作题为“恪守学术规范,弘扬科学精神”的报告。报告主会场设在徐汇校区大礼堂,在六大、七大、七中、八教201、八教307、八教310分会场进行实时转播。3000余名研究生聆听了此次报告。报告会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龚学庆主持。
钱锋首先带领研究生们认识了高校学术道德规范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钱锋在报告中指出,学术创新和学术道德影响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影响青年人的学术行为,影响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能力储备。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能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术繁荣发展,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因而,学术道德存在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真善美,在科研诚信和学术风气上存在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如果听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社会发展。
钱锋分析了目前高校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不端行为,并重点讲述了科学研究中的三大不端行为:杜撰、篡改和剽窃。他以小保方晴子等人的所谓STAP细胞、黄禹锡的干细胞研究等为例,讲述了科研论文中伪造数据的严重性;以兰州大学硕士生郭某论文抄袭开除学籍为例,讲述了论文抄袭的严重后果。他还列举了科研论文一稿多投、课题申报弄虚作假等等案例,指出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严重违背了科学精神,扼杀了创新活力,不仅有损科学研究的诚信和正常的学术秩序,而且严重损毁了学术界的社会公信力,贻误人才的培养,加剧社会腐败。
如何进行学术道德监管?钱锋介绍了国际上一些国家在学术道德监管方面的做法,并列举了美、英、德、法等国家在遇到及预防学术道德问题方面的经验举措。同时,他还解读了我国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文件。
针对高校出现的学术道德问题,钱锋提出,高校要转变育人理念,要从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重视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追求论文数量到鼓励学生十年磨一剑的转变,从培养出千篇一律的工匠到培育有科学精神的大师的转变。
对于广大在读研究生,钱锋呼吁他们要做有诚信的人,坚持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方法,培养责任意识和人文情怀,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技工作者。
听完钱锋院士的报告,信息学院硕博连读研究生杨健表示,学者立身之根在学术道德,而学术道德贵在诚与敬。诚意味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不自欺就是治学应该做到不隐瞒自己的真实见解,从而问心无愧,不受外部因素的诱惑与干扰;不欺人就是充分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恪守学术规范,拒绝一切学术不端的行为。敬意味着对学术事业心存虔敬之心与敬畏之情,捍卫学术的纯粹性、神圣性,避免学术工具化。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理应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做到在创新中求发展,拒绝抄袭剽窃,拒绝弄虚作假,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药学院研究生吴艳放则认为,严谨务实的学术道德是科技带动发展的基础,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基石,如果失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实验就失去了它的灵魂和价值。作为一名研究生,无论之后是否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研究生期间最体现品格的就是研究成果,如果在这个上面造假,就是对自己人品最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