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现代农业要走“精细、精品、精准”之路
2月23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上海市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姜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时光辉总结2016年本市“三农”工作,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占本市郊区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的44.67%;全市已累计完成改制1621个村,占改制总村数的96.7%,启动32个镇的镇级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已建成4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本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20元,同比增长10.0%,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会议指出,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上海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三农”的新定位和新要求,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记者欧阳蕾昵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明显实效。都市现代农业有新发展。到2016年底,全市累计发展家庭农场4243户,其中粮食生产家庭农场3990户,占本市郊区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的44.67%。农村改革有新进展。截至2016年底,全市已累计完成改制1621个村,占1677个总村数的96.7%,启动32个镇的镇级产权制度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有新面貌。2016年累计完成50万户农户的村庄改造,建成了4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乡村连片态势已经初步呈现。农民收入水平有新提高。2016年,本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20元,同比增长10.0%,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时光辉就做好今年本市农业农村工作作了部署,强调要全面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着力抓好“三农”重点工作:一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二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三是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四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姜平在讲话中要求,贯彻落实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上海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三农”的新定位和新要求,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姜平强调,上海要做精都市现代农业,就要把握“精细、精品、精准”三个原则。着力提高农田规划利用的精细化水平,着力提高农产品品牌精品度,着力提高涉农政策的精准度。坚持生态立农、科创兴农、改革强农、提质富农,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服务农业、智慧农业,走产品优质、产出高效、产业融合、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多功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其次,要坚定不移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努力打造具有一定地理特征特色的乡村风貌。做好水、林、房三篇文章:全面疏浚农村河道,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整合农、林、水建设,使农田成方、绿树成荫;建设一批具有自然禀赋、产业发展特点和历史人文积淀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发挥示范效应。第三,要坚定不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努力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注重提高新型农民培育的可持续性,造就一支职业农民队伍。上海有条件也有能力走在全国前列,造就一支职业农民队伍,让职业农民有一份体面的工作,重点提高就业收入,努力缩小城乡收入比。
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建融出席并主持会议,市人大、市政协相关委员会负责人,市“三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涉农区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各涉农区委农办、区农委主任,各乡镇党委书记,有关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等30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落实“三农”新定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海市2016年“三农”工作纪实》专题短片。金山区、市发展改革委、崇明区横沙乡作了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