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教师激励计划之“通识课程创新教与学”研讨会在美术学院举行
11月10日上午9:00,上海大学教师激励计划之“通识课程创新教与学”研讨会在美术学院418室召开。
会议由教务处主办,通识委员会专家、各学院教学院长、核心通识课负责人、重点课程负责人及部分优秀通选课任课教师、新进青年教师代表等90余人齐聚美院,探讨通识课程的理念与教法,总结我校通识教育的经验。上海大学副校长丛玉豪、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考评办主任辛明军、教务处一年级办科长黄欢、研究科科长皮文彬等出席。
会议由顾晓英老师主持。顾老师首先通报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近况。她结合PPT,回顾了上海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用大量数据分析来理工大类、人文大类、经管大类的通识课程开设情况、培养成效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课程库充实、开课、教师变更、考核方式、课程系数、师资和教学方法等层面总结出“创新教法、强化课外、提升质量”。顾老师向奋斗在通识教育第一线的老师表示感谢!她说:“一门好的课程师有温度的,上好一门课程是一种心灵互动。”随后,来自经济学院、生命学院、法学院等6个学院的通识课教师代表先后发言。
美术学院史论系的郭亮老师做了题为“经典与展望——美术通识课程回顾”的发言。郭老师总结了从2011年开始的几门通识课,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爱”,“西方绘画中的艺术与科学”,他表示将课程打造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将不同的专业的学生融入对西方艺术的学习。课外实践活动是把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消化理解的过程。郭老师说:我们在每学期都开展不定期的课外实践,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艺术的学习都会激发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十周的学习不仅对西方艺术有一定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获得启发智慧的路径,通识课是学生能够跨越专业界限的有效方式,我们将会对课程不断的进行改进,同学们在课堂内外所完成的艺术作品是通识课程所结出的花朵。
辛明军老师结合PPT,为大家做了“通识教育教学改革评价方式”的发言。辛老师首先讲了通识类课程评价模式与考评结果,他以14-15学年课堂教学考评结果为例进行分析,调查通识课同行评价结果及同行评价与学生评教结果对比,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建议。
从校长对在座的院长、教学院长及骨干教师们在研究教学上的投入表示感谢,他表示“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上好一门课不容易,学校和学生看到了老师们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