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女婴成功精准"单飞" 患儿未来功能不受损
原标题:儿科医院率先采用3D打印辅助高难度手术连体女婴成功精准“单飞”
3D打印模型▲儿科医院根据CT、核磁共振获得的数据,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两个相关模型。医生正在展示此次手术中利用3D打印技术输出的患儿骨骼模型。张驰摄
来自江西的臀部连体婴姐妹,告别了出生以来近3个月“亲密无间”的生活。昨天13时,姐妹俩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郑珊教授领衔团队的帮助下,成功“单飞”。小婴儿躺在监护床内,没有羁绊地舒展着身体。专家表示,如一切顺利,姐妹俩3天后就能离开监护室,预计两周可顺利出院。
实施这对连体婴分离术,儿科医院在全国率先采用3D打印技术。郑珊表示,“新技术使手术分离更精准,为孩子未来的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3D打印助分离更精准到位
赣州市的夫妻俩多年不孕,利用辅助技术成功受孕。产前检查认为,准妈妈怀的是双胞胎,胎儿紧紧抱在一起,直至分娩后才发现,这是一对罕见的连体婴。3月20日,连体婴出生3天后收治于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检查提示:连体婴臀部软组织相连、骶尾骨相连、椎管相连。两个女婴肛门开口处共用一段长度大于1厘米的肛管,上方各自有消化道。
“从生命风险来说,这对臀部连体婴相较以往收治的胸腹部连体婴,风险较低,生命存活不成问题,”郑珊表示,“可因脊柱、神经椎管共用,分离对功能修复提出极大挑战,分离稍有不慎可能触碰、损害神经,导致孩子未来生活质量大打折扣。”郑珊领衔的团队想到最前沿的3D打印技术,如能事先做好模型,找准分离正中线,这将对整个手术具有极佳指导意义。专家在联系了普天阳医疗公司后,对方答应为连体婴分离术免费制作3D打印模型。当两个玉米材料的打印模型放在眼前时,郑珊脑海中,手术方案已大致有了蓝图,“原本依据二维图像设计出的手术入路,看到3D打印模型后被否决了,从另一侧入路分离的效果更佳、时间更短。”
巧妙分离,患儿未来功能不受损
昨天9时30分,分离手术正式开始。专家依据3D打印模型测定的正中线,毫厘不差地劈开椎管,实行骶尾部分离、硬膜囊分离修补、马尾神经分离,普外科团队随即上阵,启动直肠、肛门分离步骤……
历经3个半小时,13时许,随着郑珊的手术刀落下,连体婴彻底分离,团队医生稍松一口气。专家表示,新生儿的神经管、椎管又细又小,稍有不慎触碰损害,孩子未来功能恢复就会受到影响。团队在充分做好手术预案的情况下,每一步分离都完好无差,直肠、会阴、阴道、肛门等全部按照正中线切割劈开,确保孩子日后彻底痊愈。此后的3小时,团队再次启动“单飞”婴儿的皮瓣修复、肛门功能重建等手术,整个过程十分顺利,两个女婴肛门收缩很好,会阴体、阴道也完整无缺,生育功能不会受损。
并非所有分离都需3D打印
而今,“单飞”的小姐妹俩静静躺在监护室内,生命体征平稳。患儿手术费用由“天使妈妈”基金介入,提供20万元的资助,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据悉,这次手术也是自2000年以来,儿科医院实行的第7对连体婴分离术。在此之前,医院曾成功分离4对对称连体婴,2对不对称连体婴,其中1对是异常复杂的胸腹盆连体,并伴有复杂心脏畸形。
采用3D打印技术分离连体婴,儿科医院的率先尝试获益匪浅。郑珊表示,3D打印等比例还原了患儿臀部相连的脊柱、皮肤融合的情况,直观展现患儿骨性连接、皮肤连接的部位和程度,这为医生虚拟进行术前切割、皮瓣翻转提供极大帮助,使手术更有把握、分离更为精准。不过,专家澄清:并非所有连体婴分离术皆需开展3D打印、建设模型。一般来说,胸腹部连体婴大多为软组织相连,打印模型的意义并不大,有的放矢运用技术,才能最大化发挥技术优势、实现最佳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