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乳制品量增价跌给国内相关产业带来冲击
新华社信息福州7月27日电(记者胡善安)今年上半年,国内乳制品进口呈现量增价跌之势。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人士认为,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将给国内乳制品产业链带来巨大冲击。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福州检验检疫局共检验检疫进口乳制品43批、1953吨、209.4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8.3%、266.4%、-23.7%。进口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乳制品进口价格却大幅走低。
福州口岸乳制品进口量增价跌,是全国相关产品进口的一个缩影。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奶粉进口量从2005年的11万吨,增长至2014年的92万吨;鲜奶进口量从2005年的3781吨,增长至2014年的32万吨。2014年全国进口乳制品209万吨,同比增长25.31%。进口品种从纯牛奶增加至鲜奶、奶粉和调制乳等多个品种。
受供应充足影响,全球乳制品价格持续下滑。2015年7月份,全脂奶粉的全球平均价格跌至2276美元/吨,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点,与2013年最高价5245美元/吨相比,下跌幅度达到54%;按此折算,我国进口到岸价仅为每吨19700元人民币,而国内奶粉的生产成本为每吨35000~40000元。进口乳制品价格持续下跌,且已低于国内企业生产成本。
受传统饮食习惯以及国人对乳糖不耐受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国内乳制品消费量原地踏步甚至略有下降。与此同时,国内奶牛养殖以小区或合作社形式为主,养殖规模多在300头以下,养殖与加工环节脱离,生鲜乳定价权由乳制品加工企业控制,奶牛养殖在整个产业链中仅占10%的利润。受到国际市场价格下行的冲击,国内多地甚至出现杀牛倒奶现象,产业链整体受到冲击。
在福州超市售卖的1升装进口纯牛奶,2011年价格在25元~38元区间,如今已跌至10元左右,这对福建省内乃至全国乳制品产品销售产生巨大压力。
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保税区办事处检疫查验科董健认为,进口乳品低价大量涌入,已经对我国相关产业产生冲击。对此,应引导国内乳制品企业建立科学产业模式,强化奶源建设,引导规模化牧场、养殖合作社等市场主体以入股、参股方式加入到乳制品生产环节,逐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乳制品生产加工产业模式;构建乳制品市场调节机制,探索建立原料乳粉临时收储制度,合理保护奶牛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逐步形成与市场规律相协调的调控机制;合理利用贸易通行规则,认真考虑奶牛养殖协会等市场主体诉求,有效开展进口乳制品对国内奶牛养殖业实质性伤害的调查,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方式,给予国内奶牛养殖业适度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