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复旦老师利用身边小玩意儿与孩子玩亲子游戏获赞

12.03.2015  12:00

剪刀、网线、螺丝刀,这些我们身边的小玩意与绘画结合,又会发生什么奇妙变化?近日,复旦大学教授李辉就与儿子玩起了原创的亲子互动游戏,利用身边小玩意进行想象,并配上简笔画组成画面,用简单的小游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父子共绘创意作品

药片包装成手术无影灯

“觉得这两根网线像什么?”

“有点像龙。”

“那还可以画点什么组成一幅画呢?如果画一些人在舞龙怎么样?”

“太棒了!”

上周末,复旦大学教授李辉在家与6岁的儿子央央展开了以上对话,然后他们将两根黑色网线“凹”成龙的形状后,放在宣纸右侧,网线下方画上几个简笔画小人举着棍子支撑网线,好似在舞龙,加上烟花衬托氛围,不到10分钟,一幅创意画作就完成了。而这是他们一上午完成的第六幅作品。

这是李辉与儿子玩的新亲子游戏,他取名为“看看身边的小玩意像什么”。在他们手中,鼠标变成了和尚的脑袋,紫色的鱼肝油空瓶“变身”茄子,剪刀能变成鸟的头部和喙,而吃完的胶囊药片的铝塑包装则成了手术室内的无影灯。李辉与儿子一共互动了两小时,完成了11幅作品,他分批次将作品上传至朋友圈,引来不少家长的赞叹。

据李辉介绍,11幅作品中有一幅蝴蝶作品完全由儿子自行完成。椭圆形的剪刀柄就是蝴蝶两前翼,分开的刀刃添上两段弧线就成了蝴蝶两后翼,画上触角和身体后,央央就独自完成了蝴蝶造型。为了画面的美感,他还不忘在画面左下角画上一朵花。“那时他妈妈正催着他出门上兴趣班,他也不忘最后美化一下自己作品,两个小时里,他的兴致始终很高。”李辉说道。

和孩子一起想象

适当的时候启发孩子

有关利用日常用品创作绘画的帖子总是热传网络,这给了李辉不少启发,“那我们也能和孩子一起试试,找找生活中的小创意。”

制作创意的材料十分简单,纸、笔以及身边小物件。“家里一时找不到画纸,就翻出了鞋盒内的宣纸作画,儿子将家里平时所用的小什物‘搜刮’一番,在桌上堆成了小山,然后拿着小物件一个个想。”当然,并不是任何小物件都能想出配图,父子俩就对着筷子、小肥皂、牙刷犯难,怎么也想不出合适的场景,只能放弃。

李辉说,与孩子玩这类亲子游戏,自己也要有童心和想象力,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他表示,在一幅画中,他们就把螺丝刀看成了一把收拢的遮阳伞,手绘上冰激凌车和简笔画小人,一幅小人正准备打开遮阳伞售卖冰激凌的有趣童画就完成了,但当时儿子看着螺丝刀并没有想出好点子,于是李辉就试着启发他:“像不像一把收拢的遮阳伞?”得到肯定后,他又问:“伞适合撑在哪里?”喜欢冰激凌的儿子马上回答“冰激凌车”,于是父子俩相互配合又完成了一幅作品。

“4-6岁的孩子想象力最丰富,而想象力是可以锻炼的,和儿子玩这样创意小游戏,就是把想象落到纸上,将抽象实体化,孩子的想象力与创意不可估量。”李辉说道。

[专家]

生活教育给孩子更多个性展示

市少儿研究中心主任杨江丁觉得,此类亲子创意小游戏之所以得到孩子的喜欢,是因为游戏并不是从学科角度出发,而是关注日常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观察、体验、探究,“对于低幼阶段的孩子教育,要结合孩子身心特点,让他们感受生活。”

同时杨主任表示,父子间一起玩的方式也能通过交流增进亲子感情,“情感交流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养分,让他们在游戏互动中感受到相互尊重、关爱和理解,家长不要强求孩子能做成什么,而要在意孩子究竟做了什么。”

在杨主任看来,此类游戏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如今在孩子的成长中,家庭教育不再是学校教育的“附属品”,更展现了其独特价值,“家长需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生活态度等,家庭教育也具有个别性和个体性,可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关注他们的兴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