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专柜的承诺为何变了味?
针对超市售卖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现象,上海工商部门曾要求超市对此进行整改。为此,本市20家大型超市还联合签下一份关于加强临近保质期食品经营管理的承诺,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并予以明示。东广记者昨天走访了部分当时签下承诺的超市,却看到所谓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专柜,或无影无踪或形同虚设。
在位于闵行区水清路上的大润发港澳店,当记者询问是否有临近保质期食品专柜时,店员直接给了记者否定的答案:
“(你们这儿有没有卖快要过期的食品的柜台啊?)没有,那个都在车子里。(那没有专门的柜台啊?)没有没有。”
记者看到,店员说的车子就是几辆卖场的推车,里面杂乱地放着各种食品,旁边也没有任何醒目的标志提示这些食品的保质期快到了。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虹桥路上的联华超市,所谓的临近保质期食品专柜就是在收银台旁巴掌大的地方堆着一些降价商品,如果不说明,顾客根本不知道这些商品快过期了:
“(你们晓得这个超市里有这种临近保质期的食品的柜台什么的么?)不知道,没看到。”
在中山西路上的农工商超市,店员指给记者看的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内,什么商品都没有,只有一个大纸箱。而店员给出的解释竟然是这样的:
“(你们这里到底有没有临保专柜啊?)有的。(那为什么现在没有了?)现在过年了嘛,撤掉了。”
有些超市,虽然设立了临近保质期食品专柜,但却是“形式大于内容”。
在新镇路上的卜蜂莲花超市,记者看到了大而醒目的临保食品标识,然而在标识下,堆放的却是距离保质期还有一段时间的食品,反倒是右侧两排不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些临近过期的坚果、蜜饯等商品,让人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临近保质期食品专柜。
而古北家乐福的临近保质期食品专柜看似很正规,但记者却发现,在不远处卖进口商品的地方,某款进口饮料的保质期是到这个月20号,却并没有被摆放在临近保质期食品专柜上。记者询问一位附近清点商品的超市工作人员,她甚至不知道有专柜这么一回事:
“(你们这个进口产品我看这两个临近保质期了嘛,怎么没有放在临保那边?)好像没有专门放那个的吧?”
在记者走访的6家超市中,仅有位于新华路上的城市超市的确单独开辟了一块区域设立临近保质期食品专柜,上面的物品摆放得跟其他专柜一样整齐有序,且有明确的标志提醒。
各大超市当初在工商部门指导下作出的承诺如今为何变了味?市人大代表金永红说,一方面,是企业责任感和诚信度的缺失:
“作为企业本身的角度来讲,责任感的不强和诚信度的不强,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你既然作出了一个承诺,完全地履行自己的承诺,这是我们讲的诚信的一个最基本的一个底线。”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也是一大原因:
“监管不力那是肯定的。整个我们的这个食药监、市场监管局,对于这么一个本身就是一个市场的行为,当然是有监管的职责,发现了这种情况你就要去监管。他的承诺里面,没有承诺违反这一行为将要作出的法律的责任,但是这个欠缺并不以此来免除市场监管部门的一个监管职责,你去指导它、你去提示它、你去教育它、你去警示它,这本身也是一种市场监管的行为,不仅仅说只有处罚才是一种监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