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其骧先生冥诞106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2月24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举行谭其骧先生冥诞106周年纪念活动。活动包括为谭其骧先生铜像献花,邹逸麟、谭德睿先生襄助复旦禹贡基金捐赠仪式和纪念座谈会三个部分。邹逸麟、王文楚和张修桂先生等前辈学者,谭其骧先生之子谭德睿先生,以及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参加纪念活动的人员首先向位于光华楼西主楼21楼的谭其骧先生铜像敬献花篮并鞠躬致敬,缅怀谭其骧先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贡献及其对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事业的开创之功。
随后,邹逸麟、谭德睿先生襄助复旦禹贡基金捐赠仪式在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中心主任张晓虹感谢两位先生对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的长期关注和支持,表示将把捐款用于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纪念座谈会在捐赠仪式后举行。与会嘉宾深情回忆了谭其骧先生的治学经历与学术贡献,并对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邹逸麟先生首先发言。他指出,今年既是谭其骧先生开始在复旦大学主持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60周年,也是该书最后部分《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时期》公开出版30周年。他回忆了上个世纪50年代跟随谭其骧先生参与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艰苦情景,并高度评价了《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学术地位。邹逸麟先生鼓励青年学人继续努力,争取有新的突破,并倡议大家捐献与谭其骧先生相关的书信、底稿等材料,作为历史见证以供后人研究。
谭德睿先生作为谭其骧先生长子,从家人的视角追忆了谭先生治学、治家的生活点滴。他对历史地理中心每年举行谭其骧先生纪念活动表示感谢,尤其感谢葛剑雄教授整理出版《谭其骧日记》和编写《悠悠长水:谭其骧传》的工作。他还特别提到了前往贵州遵义寻访抗战时期父亲旧居的所见,感叹父亲在清贫艰辛的生活环境中坚守学术事业的操行。最后,谭德睿先生也希望史地学人在专业研究的基础上能有更多面向公众的普及作品。谭德睿先生也是我国著名青铜器专家,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谭其骧先生铜像就由其协助制铸。
座谈会上,葛剑雄教授提出,复旦史地学人应当“饮水思源”,缅怀谭其骧先生的学术贡献,尤其是谭先生对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开创之功。他指出,因为全身心投入地图集编绘工作,谭先生生前未能完成一部专著,但他的许多学术思想启迪了后人。葛剑雄教授还从个人天赋、历史机遇和后天努力三个方面分析了谭其骧先生的治学之路。谭其骧先生的一生遇到诸多超出常人想象的困难,但他将学术作为信仰来追求,不计较个人得失,其人格价值是永恒的。谭其骧先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主持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今人虽然在具体成果上有所突破,但在系统整体上仍未超越谭先生的贡献。葛剑雄教授建议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的未来发展也要“饮水思源”,在继承谭其骧先生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接引新技术、新方法,展开不同方向的研究,为社会服务。
王文楚先生全程参与了《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他通过回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在谭其骧先生指导下编绘、修订《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亲身经历,介绍了谭其骧先生认真严谨的治学风格和不计得失的学术追求。
作为谭其骧先生指导的博士,吴松弟教授回忆了在撰写通俗读物《中国古代都城》时谭先生对他的教诲:编写通俗读物比专业研究更加考验功力,不能轻信已有成果而应重作考辨。
学生代表、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生邢云在座谈会上分享了研读谭其骧先生《长水集》的体会。他以《羯考》和《唐北陲二都护府建置沿革与治所迁移》两篇论文为例,分析了谭其骧先生在史料利用方面的独到眼光,建议青年学子反复揣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