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以广识 雅纳群芳——上财通识教育中心举行“阅读写作大家谈”座谈会

25.04.2021  11:41

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上财通教育中心“阅读写作大家谈”主题座谈会于科研实验大楼B103室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了我校六名优秀教师,围绕何为“通识”、通识教育对我们的意义、如何进行阅读与写作等问题,与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在活动中,老师和同学们都分享了各自对“通识”的理解。田方老师认为,开设通识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走上“终生学习”的道路。一学期的通识课程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线天窗”,让同学们获得新的知识、接触新的领域。而在课程之外,同学们需要做的就是广泛的阅读和独立的思考,这样才能让通识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冯苏苇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经历,向同学们提出了一点建议:“选好课,读好书,寻找好老师。”通识课程为我们在专业课之外开拓了更新、更广的视野,是培养一个大学生自身气质和涵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上财学子,我们追寻的不是一板一眼的“标准答案”,而是一个理性思辩、独立思考的过程。

正如柳岳梅老师所说,技能性、工具性的知识是我们步入社会后的优势资源,但终有一天会进入“倦怠期”,这时,就需要一个“续航力量”支持我们继续前进。而通识课程教授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可以给予我们精神养分的“土壤性”知识。

在场的同学们围绕通识课程、非专业相关书籍阅读的“有用”与“无用”展开了讨论,同学们认为,通识课程看似于专业知识无甚补益,但却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拓宽了道路。一位高年级的同学坦言,目前已修读完培养计划要求的通识学分,但却感觉没有之前快乐,因为通识课程以及通识课程教师推荐的阅读会让他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曾军平老师谈到,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无用”的知识,实际上都是能发挥巨大作用的,只是需要知识的积累和时间的沉淀,如此才能厚积薄发,让我们受用无穷。

对于阅读,在场各位老师都抒发了不同的见解。教授《财政思想与经典传承》的刘守刚老师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表示:阅读书籍,尤其是阅读经典书籍,是为了让同学们看到不同的观点,在全新的框架下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片面地看待问题。不论阅读的书籍艰涩与否,都是一个成长和收获的过程。柳岳梅老师则认为,不带有目的的、非功利的阅读对同学们而言才是大有裨益的。

刘金涛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他表示专业课程和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书籍中的深刻内涵也是我们需要汲取的精神养料。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阅读是平淡生活中的浪漫和冒险,不同书籍中的思想给我们带来的冲击是一次又一次灵魂的唤醒,而将这种震撼心灵的感受整理、集合成文字,则是另一种与书籍对话的方式。

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中落下帷幕,上财通识教育中心意在通过这场座谈会鼓励更多学生能投入阅读和写作,并将这一行动变成一种热爱生活的方式,就像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所呼吁的那样:“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供稿:魏柯(学) 常诚  供图:胡雯西(学) 肖蕾(学) 常诚 编审:谢雅靖 收稿日期:2021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