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识人!这些与习近平同框的科技“大咖”们
新华网记者 赵银平
【学习进行时】 作为科技工作者,往往敏于行而讷于言,大部分人的面容不为人们熟识。
对于科技工作者,习近平始终重视。他盛赞他们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今天,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图文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群科技“大咖”,这群为我们撑起了岁月静好的可敬的人!
习近平左手边这位皮肤黝黑的老人,还有不认识的么?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在泱泱稻田里,他创造了一次又一次袁式传奇。在稻谷飘香中,这位稻田“守望者”自己也成为了一个传奇。
他是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一辈子只专注做一件事:研究火炸药。几十年磨一剑,一朝出鞘,光耀九州。他曾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夺得三项国家科技一等奖。而今,他又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帽子戏法”,漂亮!
SARS、甲流、寨卡、埃博拉......谈起这些让人“谈虎色变”的病毒,请记住与病毒“斗”了一辈子的防疫英雄侯云德。
“……吐尽腹中丝,愿作春蚕卒;只为他人暖,非为自安息。”这就是老科学家的初心!
“深潜”三十年,为国铸重剑。黄旭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如今,第一艘核潜艇已经退役,但年逾九旬的他仍在“服役”。侠之大者,即如是!
习近平右手边这位,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啥都不用说了,就一个字:牛!
左手边这位,赵忠贤,超导“大玩家”。咬定青山不放松,他把高温超导这个“冷板凳”坐热了。
1967年6月17日8时,罗布泊沙漠腹地,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这一声惊天“雷鸣”的背后,就有这位轮椅上的老人——于敏,中国氢弹功勋的默默奉献。
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是这位老人的形象“写真”。
这是另一位“两弹一星”元勋。他的人生,与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紧密相连。
他,被誉为“中国核司令”。他,与罗布泊结缘20年。他,名字曾载入国家的绝密档案。手指一动,重甲为开——他是程开甲。
张存浩,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中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化学激光”,看不懂?嗯,科学艰深,你我普通人“不明觉厉”,只要知道天上有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就“秒懂”了。这颗“张存浩星”的编号是19282。
正负电子对撞,是上世纪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
左侧的这三位老人,就是当年参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和应用的叶铭汉、方守贤、陈森玉。而今,对撞机仍旧保持每天24小时运行,这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运行状态良好”。
李振声,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习近平称赞他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粮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今中国人已不再为“吃粮”发愁。端碗吃饭的时候,请别忘了李振声、袁隆平这些科学家。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赵银平 责任编辑:姚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