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者调查:市郊社区养老机构为何乏人问津?
近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发布了《2015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居民为退休而准备的意识正在逐步加强,对与养老相关的政策日益关注,对未来养老生活方式的期待及选择意识不断提升,需求也逐步广泛。
《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8亿人,占全国比重10.1%,首次突破10%。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劳动人口抚养负担的加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养老金运行压力的加深,无不警示人们:退休养老所带来的压力不容忽视。尽管居民未雨绸缪的意识不断提高,但可选择的养老服务与方式远远落后于这一需求。
近日,《1/7》记者探访了上海多个社区养老试点机构,冷热不均的现象非常明显。
位于上海市中春路8888弄82号的“智汇坊”是上海万科的首个养老地产项目,也是万科在社区内嵌入式养老服务的全新尝试。通过对小区内万科活动中心的改造,新添养老机构,为小区客户提供养老服务。
项目由小区内一个万科持有的会所改建而成,“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前期装修,配置地暖、中央空调、多媒体、电脑等舒适硬件以及适老化家具、康复设施等专业设备,同时引入垂直绿化等环保理念,用我们的专业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养老环境。”上海万科副总经理许青川提到。
像智汇坊这样的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旨在为上海万科原有的小区内填补性增建养老服务机构,这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中心以“一碗汤的距离”为方向,在为老人提供专业、贴心的养老服务的同时,在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方面也具有很大意义——既可以为老人和子女提供独立的生活空间,又可以使老人不必离开子女和熟悉的生活环境。
尽管“智汇坊”的收费不低,单人间全包的价格为6500元/月,但周边的老人还是排着队等待入住。相比之下,同样是位于闵行区的银桥社区养护院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位于沪闵路3131弄36号的银桥社区养护院是闵行区颛桥镇政府为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而投资兴建的一家综合型养老服务机构,建筑面积为1065平方米,共二层。养护院内分为:日托区、失能、失智专区、多功能餐厅、医务室,每个房间都配有卫生间,以满足老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院长张秀明一见到记者就大吐苦水,养护院设有34个长住床位,10个日托床位,但开业一年多来,最多只能维持50%的入住率,日托床位更是无人问津。究其原因,张院长也是日夜苦思冥想,进行了很多市场调研。
银桥社区养护院位于闵行区颛桥镇,距离市中心人民广场驾车约25公里。张院长经过走访,发现周边居民的收入普遍偏低,退休人群的月收入约为1500元。银桥社区养护院均为三人间,生活可基本自理的老人每月收费3250元,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护理费为4500元/月,这还是在颛桥镇镇府和老龄办的补贴下的定价。显然,以社区养护为目的的创办初衷难以实现。尽管养护院将覆盖范围从颛桥镇扩大到莘庄、北桥等邻近街镇,入住率依旧不能尽如人意。
除此之外,不少前来咨询的老人和家属对养护院没有相关的医疗配套也表示了不满意。尽管张秀明三番五次向民政局和卫计委提出申请,但答复却无一例外是否定的。闵行区卫计委相关工作人员说,养老机构必须达到150张床位才可以内设医疗机构,而银桥社区养护院在颛桥地区的两个社区养护中心加起来也不过才90张床位,根本达不到内设医疗机构的要求。而颛桥地区附近不仅没有大型的综合医院,连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上门注射都要收取每次30元的服务费,这对于老年人来讲不但增加了心理负担,对于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注射控制慢性病的老年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为此,张秀明只能将老人们的医保卡暂时“托管”在他身边,由他本人定期去给老人们配药,一定程度上让老人们获得些许的安慰。张秀明反复问记者:“你觉得一个养老机构只有这样的医疗保障够吗?”
社区养老的初衷是将养老问题在社区内部消化,不仅可以减轻社会的负担,更能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反观万科“智汇坊”和银桥社区养护院,一边是热火朝天,一边是冷冷清清,冰火两重天的社区养老机构不由得让人深思: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社区养老机构?市场和政策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养老机构呢?
(看看新闻网记者:陈瑞霖)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