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反映蚊子骤然增多 专家:真正高峰在出梅后10天
“上班才1小时,腿上已经咬了4个大包。”“已经点了液体蚊香,为啥还是那么多蚊子?宝宝额头都被咬到了。”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本报新闻热线13671686848接连接到市民来电,反映这两天身边的蚊子突然多了起来。蚊子高峰降临申城?今年是蚊子大年吗?针对市民疑问,昨天,市爱卫办相关负责人昨天接受了本报的采访。
真正高峰在出梅后10天
根据本报新闻热线接到的来电,不少市民感觉这几天身边的蚊子突然多了起来。“现在并不是蚊媒繁殖真正的高峰。”市爱卫办副调研员乐之春明确表示,根据历年经验,出梅后10天左右,上海才会迎来一年中蚊子最密集的时刻。
乐之春表示,这几天,上海湿度大,淅淅沥沥的小雨加上每天几场雷阵雨,导致自然环境中积水明显增加,再加上连日来上海温度冲破30度,为蚊媒的孳生提供了一定的环境条件。“30-35度的气温是蚊子繁殖最好的温度,积水是蚊子幼虫繁殖最适宜的温床。”乐之春说,梅雨季节中,假如生活环境中的积水不及时清理干净,就会造成局部地区蚊子密度的增加,这也就是部分市民感觉近期蚊子增多的主要原因。不过他表示,6月份蚊媒监测并没有出现异常,相比去年同期还略有下降,预计出梅后10天左右,蚊媒繁衍高峰期才会真正到来。
根据分析,目前感受到蚊子密度增加的大多为商务楼宇。乐之春表示,这和部分楼宇物业没有及时开展积水清理有关。根据最新调查,地下雨水井只要坚持定期投药,效果是明显的。今年市爱卫办已在部分小区地下车库雨水井进行了4次投药,阳性率降低10-15%。他呼吁,物业公司不要疏忽灭蚊措施的推广。
为驱蚊市民各显神通
驱蚊手环、驱蚊液、驱蚊器、护肤膏……面对种种网上热卖的“驱蚊神器”,家长们可谓挑花了眼。然而,尽管不少“神器”宣传的功能可谓天花乱坠,但实际效果却往往还不如蚊帐或是花露水。
“入夏之后,防蚊就成了家中最头疼的事情。”徐女士告诉记者,由于位处老小区,周边卫生环境不甚理想,蚊虫就成了全家人的“心腹大患”。尽管“严防死守”,两岁不到的孩子全身上下还是被咬了近十个肿块。
为了不让女儿受叮咬之苦,徐女士开始寻找各种“神器”。刚开始选择了一款“网红”进口驱蚊液,可效果却并不如卖家广告中承诺的如此“给力”,“明明看着一只蚊子在房间里,故意不去驱赶它,结果还是叮着人咬。”
失望之下,徐女士又挑选了一款“驱蚊手环”戴在孩子的手上,不过很快她就放弃了。让她感到不放心的是,这些“手环”宣称的“植物防蚊液”究竟是何成分,上面往往不会标注。除此之外,安全性也令人堪忧,“万一要是孩子啃破了手环,那怎么办?”
最后,还是外公外婆出了个主意,拿出了最传统的蚊帐和花露水,反而效果不错,“反正家中开了空调,孩子也不会感到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