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伴着残酷,但美溢于言表

31.07.2018  15:08

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吴虎生与范晓枫。

  在刚刚过去的双休日,上海芭蕾舞团的两位首席演员吴虎生和范晓枫,通过“舞空间”公益系列讲座和“芭蕾大师公开课”,为沪上百余名市民示范与讲述芭蕾技巧与芭蕾故事。两场公益活动让许多人看到了芭蕾的艰辛,更让人感受到了芭蕾的美丽。

   从借芭蕾锻炼身体到被芭蕾之美深深折服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专场《起点》,不久前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成功上演。这次专场演出让许多人看到了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吴虎生在编舞上的才华。无论是演员还是编舞,一直不曾改变的,是吴虎生对于芭蕾艺术、对于舞台的那份热爱。

  面对观众,说起如何进入芭蕾这个行当,吴虎生笑了。起初,是妈妈抱着锻炼身体的目的送他去学舞蹈的。老师觉得他天赋高,鼓励他走专业道路。于是,原来想做医生的他学起了舞蹈。被芭蕾之美深深折服的吴虎生,越跳越好,至今已获得了国内国际大小几十个奖项。

  家与排练场两点一线,构成大多数芭蕾演员的日常节奏。在上芭,一个普通的训练日,练功和排练从上午9点30分开始,直到晚间五六点钟,群舞、领舞、首席,每个演员一视同仁。“过节在家里休息三天以上,反而会没了方向。”吴虎生说,工作很累,一开始休息总是开心的,但时间一长还是想回来,感觉在排练场才能找到生活的节奏。”

  从去年春季演出季《简·爱》《哈姆雷特》《天鹅湖》《吉赛尔》四部作品轮番上演,到今年的《白毛女》《睡美人》巡演,吴虎生作为男主角,连轴转的演出对其体力、耐力都有极高的要求,每一天、每一个动作都要全身心地练一遍,才能保证最佳状态。

  “芭蕾‘很奇怪’,即便再熟练的动作,或者达到了一定的高水平,几天不练就会丧失感觉。所以,心情好要练、心情不好也要练,肌肉状态好要练、状态不好也要练。”吴虎生说,“大多数时候,碰到尚能忍耐的伤病,都会选择咬牙坚持。练得越久,越会觉得每一次上台机会的珍贵。

  很多人说“芭蕾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吴虎生表示不完全同意。芭蕾辛苦甚至痛苦的一面,是这个职业与生俱来的磨炼。但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那种美溢于言表,“看着自己团或其他团的演出,我会非常自豪,会觉得没白吃这点苦”。

  如今的吴虎生,在舞蹈演员之外又多了一个编舞的身份。2017年,吴虎生开始尝试创作,首部原创作品《难说再见》先后在京沪两地上演。今年,吴虎生的第二部原创作品《荆棘》问世。这是一部为他的同事、上芭的首席演员范晓枫创作的作品,记录了她受伤到复出过程中的艰辛与坚持。

  “我有一种危机感。”谈到尝试编舞,吴虎生说两点一线的生活之外,必须考虑以后自己不能跳舞了还能做什么。“最初,我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担心自己因为编舞经验不够丰富,导致动作编排、人物关系刻画有所不足。随着创作深入,我越来越享受这个挑战。”今年2月,吴虎生开始构思,几个月后,剧本、音乐、灯光、服饰、演员逐渐丰满成型,吴虎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享受芭蕾艺术,感受体验比“开绷直立”的功夫更重要

  足尖轻踮、抬手、后仰……明亮的排练厅中,无论是00后粉丝还是50后学员,无不认真地做着动作,首席演员范晓枫等则与“芭迷”们共同练功。对观众而言,上周末的“芭蕾大师公开课”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这是我第一次给芭蕾舞爱好者上课,自己也颇感新鲜与激动。”范晓枫说。去年在舞台上遭遇跟腱断裂,她经历了一年多的恢复之后,终于穿上足尖鞋,在讲述她战胜伤痛的芭蕾舞《荆棘》中回归舞台。公开课的内容是为这些热爱芭蕾的学员特别准备的,主要训练芭蕾舞把杆的一些基本功,即便是没有芭蕾基础的学员也能前来上课。“我们不以专业的眼光去评判学员的技巧,首先我希望她们能够享受这一个小时的过程。”面对学员,范晓枫没有特别强调芭蕾脚下“开绷直立”的功夫,更注重芭蕾的那份“体验”,比如头应该看哪里、后背应该挺起来。“我觉得上半身的舞姿远比脚下的功夫更加实际,也能够让她们更加热爱芭蕾。

  “搞艺术就是呆在排练厅里自娱自乐?”谈起芭蕾普及,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说,千万不能一味“高冷”。“我小时候就跟着老师,一个个学校去普及芭蕾,现在上芭要担起这份责任。”在上海,芭蕾的忠实观众正越来越多,今年上芭创排的《闪闪的红星》是一个红色经典,主创希望更多观众看到用芭蕾这种艺术形式讲述的中国故事。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