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君:我们的科技成果要争取在世界上领跑

16.09.2016  16:39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干法纺丝中试线

  问:今年5月30日,国家领导人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我国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作为一家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的领导,您的感受是什么?

  答: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放在第一位,又把科技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将科技创新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海化工研究院作为一家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是我们的使命和基因,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就承担了这样的职能,当初我们全国第一套碳酸氢氨示范装置建成后,迅速在全国每一个县推广,为解决我们国家的粮食问题做出了贡献,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把科技创新放在第一位。作为科技型企业,我们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成为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企业,国际知名的新型科研院所。要创新首先要转变思路,以前我们一直是瞄准世界先进水平,跟跑,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有很多的科技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成为并跑。现在国家领导人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的科技成果要争取在世界上领跑。

  问: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在其中将扮演一个什么角色?《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已发布,在“十三五”期间,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这一过程中,上海化工研究院扮演的角色我觉得至少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创新型企业。我院“5+1”重点专业包括有机高分子、精细化工、化学品安全、分离工程、生态环境,还有行业服务(包括设计、咨询、培训、信息、标准、会展)等,要把这些专业的基础打得更牢,要瞄准我们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需要,瞄准行业的需要,把我们的“5+1”专业做到符合一流的水平。

  第二,行业技术中心。我院在行业有广泛的影响力,很多国家、行业、市级的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产业技术联盟等都挂靠在我院,这些行业地位和资质决定了我院要在行业里发挥技术中心的作用,我们在四大专业应用领域(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公共安全、节能环保)中要发挥好行业共性技术的开发、专业服务能力的建设、前沿技术的探索等作用。

  第三,创新型功能平台。我院不仅要推进科技园区的建设,更要打造好创新型功能平台,利用平台的人才、资源、信息等多方面优势,集聚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团队、人员、科技型公司到我们这里来协同创新,结合行业的产业需求布局创新链。

  “十三五”期间,要把上海化工研究院打造成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的载体,产业孵化和人才培养的基地,产学研用和创业创新的平台;按照我们科技型公司、新型科研院所、生物医药新材料科技园区“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我院的人才优势、专业优势,以及我们在行业里的整合优势和集聚优势,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继续重视科技人才培养,真正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

  问: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第一资源,上海化工研究院在人才的吸引,人才的培养上,有什么自己的特色?

  答: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科研院所感受更深。近年来,许多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毕业生来我院就业,许多有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慕名来院工作,我院现有一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他是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弟子,也到我们院来创新创业。我认为之所以能吸引到这些优秀的人才,主要还在于我们有良好的环境、做事的舞台、有效的机制和行业的声誉。

  谈及人才培养的特色,我们有一些很好的举措,我们设计了“H人才发展模型”,为管理人才、专业人才设立了多渠道、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通道;我们重视科技团队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舍得投入,不惟资历、学历排辈,鼓励年轻人提出自己的想法、积极争取想做的项目,支持他们一步步成才。

  问:对于人才的激励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化工研究院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并取得了什么成效?

  答:人才激励方面,我们强调全过程激励,从科研开发到科技成果转化,每个过程都有相应的激励模式。我们也根据张江政策探索了一些模式,有基金激励、分红激励、干股激励、提成激励、科技团队持股激励等。尤其在科技成果转化后,组建产业化公司时,我们设立了相应的机制允许科技团队持股。去年,我们把一家全资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通过增资扩股的过程,在产权交易平台交易,让科技团队持有股份,这个尝试的效果非常好,公司发展也很快!今后,我们还将探索更多的有效激励模式,也希望我们的科学家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成为“知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