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中之王”胰腺癌治疗有新办法:微创手术

04.09.2014  12:04

胰腺癌因其致死率高,生存期短常令人谈“胰”色变,被称为“癌中之王”。近年来,随着机器人辅助外科系统和高清腔镜技术的出现,术中能量平台和电外科工作站大血管闭合系统的运用日趋熟练,给胰腺外科领域微创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8月9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在沪召开首届“华东胰腺微创外科论坛”,华东医院袁祖荣教授、中山医院秦新裕教授、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彭淑牖教授、浙江邵逸夫医院牟一平教授等全国胰腺领域内的知名专家都将目光对准了胰腺癌治疗的新趋势——微创手术。

大会执行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胆胰外科中心王巍主任介绍:胰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胰头部,胰体次之,胰尾部更次之。无痛性黄疸是胰腺癌典型症状。其手术之所以难度大,不仅在于胰腺“隐居”腹腔深处,解剖位置不佳,更在于这是一个先“破坏”,后“重建”的过程。以普外科手术中难度最高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为例,手术中涉及到分离切除胃、肠、胰、胆等多个解剖结构,精准地解剖分离出各条大血管,细致地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随后还要重新建立被分割的器官组织的联系,使他们“各归各位”,重新运作。王巍主任说, 采用微创的腹腔镜手术或机器人外科手术对早期的胰腺肿瘤进行手术时候,带来的优势也是一如其他器官的微创手术一样,切口小、损伤少、病人恢复快、痛苦少。目前微创的手术系统均采用高清腔镜系统或(和)机器人系统,对手术区域能放大5~10倍,这样就像在显微镜下做手术,细如发丝的血管也能可靠的处理,手术的精细程度可见一斑,这种类显微镜下手术必然减少手术中的出血,同时微创手术由于对病人全身干扰少,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也就少,更有利于对肿瘤病人的治疗。此外,微创技术还可以在保留脾脏血管的情况下切除胰腺体尾部,避免伤及无辜的脾脏,带来的好处就更加明显。目前,微创治疗胰腺肿瘤主要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胰腺的良性肿瘤如胰腺粘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微囊腺瘤等;2胰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如胰腺胰岛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瘤等;3胰腺的交界性肿瘤如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等;4早期胰腺癌等。

华东医院胆胰外科中心采用国际先进的综合治疗理念,目前已广泛采用腹腔镜下的微创方法为胰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手术仅仅需要4~5个1厘米的戳孔就能完成手术,一般而言,腔镜和机器人手术的脏器功能较开放手术要早恢复24~48小时左右。术后住院日也能缩短至原来的1/3~1/2倍,使得病人能尽早返回正常生活。华东医院胆胰外科中心每年胰腺癌手术量逾百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抢救成功率达到90%、胆胰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率达70%,采用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结合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等措施,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